相依相伴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古贝春报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4-09-03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能维系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相伴一生的是爱情,是对彼此的依赖和眷恋。人与人能一生的相依相伴、不离不弃是源于人内心的情感力量,对外所呈现的是亲情、友情与爱情,但人与物之间的不舍不弃则是单向的情感使然,倘若物无情感的话,那这情感则是人赋予物的。

有这么一个词语叫“敝帚自珍”,便是表达了人对物的情感,破旧的扫帚,外人看来早该弃之,但扫帚的主人却因情感使然,一直不舍得丢弃。

偶见一位老大爷,手里拿着一台用胶布缠了一圈又一圈的老式收音机,活像个身负重伤、满身绷带的伤员,老爷子一路走一路听广播,到了广场后,老爷子轻轻放下它后,嘟囔道:昨天刚给你换的电池,你又不响了,你个老东西。听这几句絮叨,不像是对一台早该淘汰的收音机的指责,而更像是跟一位老朋友在亲切对话。后来谈话得知,这收音机是一位转业的战友30年前看望他时赠送的,后来这对老战友再没有见过面,但这收音机却再也没离开过他的身边,这一带就是几十年,机体零件更换修理了无数次,所花的费用何止新买一台的价格,但老人却未丢弃他,得知前两年老战友去世了,老爷子伤心不已。

“当年部队执行任务,我掉队跌落山下,老战友冒雪把我背回医院,十几里山路哇,我满身十几处受伤,缠的满身绷带,跟这收音机一个德行。”

广场一角上,一个老太太手里摇着蒲扇,我看着奇怪,想借过来看看,再三央求下,老太太才肯答应让我看一眼。她那般小心翼翼地递给我,像是这把扇子是仙家宝贝。我接过来拿在手里看,这也是一把再普通不过的蒲扇,市价不足十元。我诧异的不是扇子本身,而是上面密密麻麻缝制的补丁针脚,定是下了很大功夫,更难相信这把已经历十几年的寻常物件至今还攥在老人手里。

“生大孙子那年,老伴儿生病,儿子买卖赔钱。夏天,没钱买空调,扇风扇怕孩子感冒,我就整夜整夜摇这蒲扇,盼着困难早点过去,如今家庭算是时来运转了,这扇子却舍不得扔了。”

当一个人把名贵珠宝首饰装入匣内,捧在手心,倍加珍惜不舍离弃的时候,物件本身的金钱价值或是能相伴终生的理由,而对普通物件,能一生为友,不离不弃,更弥足珍贵。

在武城无论城区还是乡镇,我几次赴宴,观察招待用酒,照旧还是古贝春,客人们照样能喝得面红耳赤,意兴阑珊。我所诧异的是:古贝春酒,价格不算很低,如今白酒市场萎靡,各种白酒竞相降价,同样价格或许能买到其他酒家的档次稍高的酒,但武城及周边地区的老百姓为啥还照旧把古贝春酒当成招待客人的首选呢?回忆童年,男孩子们便是从第一次偷饮古贝春酒后的甘洌中体会到何为白酒,这种滋味和感觉刻在了脑海中,一生无法抹去。人的一生若简化为生和死,武城有几人不是在古贝春酒飘洒的馥郁中含笑而生、含泪而逝,一生快乐若加以概括,便有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喜得贵子、加官进爵、风调雨顺、父慈子孝、儿女承欢,几处快乐有酒,几处便有古贝春酒相伴。我见过祖父的酒壶,里面满满的是古贝春酒的味道,七分艰辛,三分浓香。我见过父亲的猫眼儿酒盅,七分快乐,三分忧愁。如今丈夫的酒瓶中,古贝春酒既有为生计而奔波的辛酸,更多的是一种坚持,从酒壶到酒盅到酒瓶,古贝春酒已陪伴我们三代,尽管它不是豪门名酒,却是唯一能融合我们各种情感诉求的媒介,正如所有人回答对古贝春酒不离不弃的原因。

“这么多年,古贝春酒早就顺口了,没关注过价,只关注过系列,在家自己就喝散酒,有劲也便宜。老弟兄们凑场子喝酒就来五年、十年系列,上点档次也换换口味儿,现在有事待客都用百年了,酒好也上档次,有面子。贵客来就得喝国蕴了,不是名酒,胜似名酒。”

这不是在喝酒,而是在饮一种情感。

“千万别把这古贝春酒的质量弄次了,那样老百姓可就真忍痛割爱了,花钱还怕买不着酒吗?”

你若不离不弃,我定生死相依,倘若如此,与人与物,那也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