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铸辉煌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古贝春图书馆 发布日期:2014-01-02
众所周知,我们公司的董事长周晓峰先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据说他读过的书有几千册之多。工作之余,周总要么捧一本书认真研读,要么拿些报纸仔细阅读,甚至到外地出差,周总也不忘带本书在身边。有时还会利用开会的间隙为员工传授他的读书心得。前段时间,周总在“古贝春大讲堂”上带领全体员工学习了《向毛泽东学管理》,周总一边讲授书的内容,一边穿插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声情并茂,讲得非常精彩,得到了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周总能够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铸就古贝春事业的辉煌,除了他的天赋之外,与他博览群书是分不开的。
为了方便员工读书,提升员工素质,在周总的指示下我们公司于2008年建立了职工书屋,广大员工读书的热情也很高,只要有空就去职工书屋看看,找寻适合自己看的书,大家都说这是公司对我们的福利,不用花钱就能读到这么多好书,学到许多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些图书,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期望。
喜欢读书,其实就等于把生活中平常的时光转换成了巨大享受的时刻。读书,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使人的情感更细腻,举止更优雅,气质更深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非读书是不能达到的。读书为人生带来了最美妙的时光,一个人当他沉浸于书的世界中时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是所有喜欢读书的人的感受。
只有读万卷书,才能每临大事有静气,成就别人无法企及的大业。有一句话说得好:能闲世人所闲之事,方能忙世人所忙之事。这里所谓的闲事,就是读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由于犹太人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所以该民族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一流的经营者。马克思、爱因斯坦、门德尔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诺贝尔奖得主中的犹太人,历年来比例惊人。如今我们正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犹太民族在这方面的经验颇可借鉴。
当代许多成功人士在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时,也常常将人生一些最真诚、最辉煌的瞬间与一本或几本好书联结在一起。一本好书能够给予一个人最初的人生启蒙甚至终生的影响。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在美国废奴运动和南北战争期间掀起一股强大的舆论浪潮。甚至有人认为,要是没有《汤姆叔叔的小屋》,林肯就不可能在1861年当选为美国总统。
我国近代社会中的诸多杰出人物往往以寻求真知为己任,常常沉迷于书海中乐而忘返。孙中山先生一生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不仅好读书,而且好问,遂有“通天晓”之名。1920年毛泽东在上海,他的居室中堆满书刊,每日回家便埋头读书看报,在他周围的一批湖南青年都称他为“毛夫子”。鲁迅年轻时发奋求学,潜心苦读,他购书数千卷,日夜苦读,学识日长,几乎达到“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的博学程度。他常常以烧饼充饥,辣椒御寒,节衣缩食省钱购书。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而获得的勋章,他也都拿去换书,从不保留。
书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比如读些技术类、经济管理类、励志类、历史传记类、养生保健类等,还可以读些文学类的书籍,读文学类的书,可以让你从文学的镜子里重新认识自己。
人总是在不间断地思想、探索,而书籍这种思想成果形式则会有助于人们战胜命运,并在战胜命运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自身。从而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
作为古贝春员工,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有一个重视学习的领导,我们有一个承载着知识的职工书屋,所以我们每个员工都应该多读好书,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去创造古贝春事业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