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年味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勾储中心  发布日期:2014-01-25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又要过年了,如今过年,好多人讲是越来越没有意思了,诚然,过年的美味佳肴平时也常吃,过年的新衣平时也穿,年夜饭办到了饭店里,打个电话、发发短信就可以拜年了,春晚越看越乏味,曾经的年味似乎被我们弄丢了。但看看那成千上万的春运人潮、人们购买年货的热情、张灯结彩的大街小巷,总觉得人们依然对过年有许多期盼,物质上富裕的人们对精神上的追求更加强烈了,人们希望年过得更有意义,内心充满了对年味的渴望。

  过年应该有一种气氛、一种团圆的喜乐气氛。合家团圆、年味十足,这是家家户户的希望,无论路途多遥远、无论车票多难买,身在异乡的人们总会想法过年赶回家,车站、机场里拥挤的人群,洋溢着人们回家的渴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已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吃上年夜饭,团圆的意义已远大于吃饭,欢声笑语的团圆气氛使年味更加浓厚。

  “爆竹声中一岁除”,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流传已久,不放鞭炮好像不算过年,所以年味中弥漫着硝烟味。我的家乡在农村,一进腊月,零零散散的爆竹声便时远时近地传来,空气中也有了淡淡的硝烟味,到了下半月,爆竹声更加稠密紧凑,硝烟味更加浓烈,三十、初一燃放达到了高峰,硝烟味愈发刺鼻,年味也被推至极盛之巅,而后直至正月十五这种硝烟味才慢慢散去,城市里燃放烟花爆竹虽受各种限制,但人们对这一习俗却难以割舍,所以有些大城市春节禁放几年后又陆续开禁,看来年味是少不了这种硝烟味的。

  过年也离不开喝酒,年味散发出浓郁的酒香味。年夜饭晚辈敬长辈要喝酒,走亲访友要喝酒,各种聚会要喝酒,说“家家扶得醉人归”一点也不夸张。“田家重元日,置酒会邻里”,记得小时候,家里不算富裕,父亲平时常买些散酒喝,但过年总会准备几瓶那时比较高档的三角古贝春,以招待客人,春节到来,乡亲们家家户户都打开了酒坛子、酒瓶子,酒香伴着菜肴的味道笼罩了整个村子,闻着就使人陶醉,那时候常说谁家酒味浓,谁家的日子准红火。随着生活越来越好,过年饭桌上酒的档次也越来越高,现在更是品种繁多,日子富裕的乡亲的饭桌上也摆上了古贝元、古贝春百年老窖这样上档次的酒,有的人还喝上了红酒、啤酒,但总觉得过中国年还是喝我们传统的白酒更有年味,人们端起酒杯,推杯换盏,辞旧迎新,有了这酒味,年味变得更纯更浓了。

  过年说到吃的,当然少不了饺子,年味更少不了饺子味。特别在我国北方,饺子是春节必吃的食品,饺子寓意“更岁交子”,春节吃饺子已传承千年,现在过年像过去那样蒸馒头的家庭少了,但饺子绝大多数家庭都自己包,在我老家,每年除夕,各家各户都在为包饺子而忙碌,剁馅、拌馅、和面、擀皮,全家忙得不亦乐乎,对于饺子馅,人们都下足了功夫,有荤有素,十分讲究,此起彼伏、铿锵有力的剁馅声传到四邻八舍,宛如优美的乐曲,饺子馅一拌,香味在各家飘出,全家动手,包好饺子,就等下锅。初一煮饺子讲究越早越好,捞出热气腾腾的饺子,先供诸神、祖先,然后全家人一起吃,按老人的说法:饺子一吃,又长了一岁,年就算过踏实了。

  年味还少不了一种味道,那就是墨香味,你瞧临近春节的大集,春联、年画首尾相连、绵延几百米,煞有气势,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大红的春联,那特殊的墨香味隐隐飘来,使年味增加了不少文化气息。记得小时候过年,老家大多家庭都贴手写的对联,村里会写毛笔字的几个“秀才”过年特别忙,手写的春联贴到各家各户的门口,浓浓的墨香迎面而来、沁人心脾,让人很舒心。现在会写毛笔字的人少了,春联大部分是买的,当然也有企业赠的,印刷得也很精美,贴在门上虽也好看,但心里总留恋那手写的对联,总觉得那样的墨香更有年味。

  说了这么多年味,那年味到底是什么?年味就是人情味,合家团圆、走亲访友、拜年祝福,哪一样不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年味就是民俗味,放爆竹、年夜饭、喝酒、吃饺子、贴春联……这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习俗。年味是过年特有的味道,这种味道,可以吃出来、喝出来,可以玩出来,也可以在忙忙碌碌中感受出来。朋友,瑞蛇辞岁、骏马迎春,你是否也置办好年货,贴上大红的春联,在爆竹声中,斟上一杯甘醇的古贝春酒、吃着可口的饺子、和家人一起欣赏冯小刚导演的春晚,聆听马年的钟声,追寻那浓浓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