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我还能再为您做点什么?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山东省武城县工商局  发布日期:2014-01-02

 

  父亲1947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憨厚朴实、心地善良、不善言谈。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动手打过我,父亲的仁慈让我这个女儿经常撒娇,向父亲索要学习用品,父亲扛不过我的软磨硬泡,就会满足我的要求。因为我爱学习,父亲格外喜欢我,但从不溺爱我。有一次我和姐姐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执,口出脏话,被父亲听到了,他马上出来把我毫不留情地训斥一顿。从那以后,我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边从不骂人。还有一次我与公公婆婆因为一件小事生气,赌气回娘家,父亲见我气得脸都变了色,一脸慈祥地坐到我面前,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要学会谦让、宽容,不能心眼跟针鼻那么小。”听了父亲的教悔,我不再那么小心眼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学会了谦让、宽容别人,同时也感悟到从中获得的快乐。
  父亲在单位上也是为人亲和,从不和人争权夺利。上世纪80年代,企业上涨工资不是普调,是有名额的,父亲为单位做的贡献最大,但父亲老实,名额总是被别人争了去,我知道后有些气不过,要为父亲打不平。但父亲却是心平气和,他说:“别人的生活条件比咱差,咱应该让着人家,再说为了这点利益与同事之间闹不团结,不值!”父亲就是这样,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
  父亲是个孝子,对待我的外婆和他的继母如同自己亲生母亲一样。父亲18岁就自己一个人闯关东到东北大兴安岭林区,上世纪50年代的林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父亲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非常能干,妈妈看重父亲的朴实能干,嫁给了他。他们结婚不到一年,正赶上国家三年自然灾害,远在老家的奶奶(父亲的继母)生活艰难,给父亲写了一封求援信,当时父亲月工资只有45元,但他二话没说,卖掉与妈妈结婚时的被面和枕套,筹够路费把奶奶和他同父异母的姊妹三人接来,这一住就是十年,等姑姑、叔叔长大成家才离开我们。这期间,我们家的生活非常艰苦,父亲下班后就去开荒,种土豆和大白菜,秋后不仅供自家用,剩余的还卖了贴补家用。父亲十年如一日地对待他的继母和弟妹。外婆年纪大了,来我们家住,父亲就如同亲生儿子一样,照顾外婆,给外婆洗脚、端屎端尿,外婆逢人便夸父亲心眼好、厚道,父亲用他的行动关心着身边的亲人,从不求回报。
  父亲为人厚道,从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儿女也是一样,却总是默默地为孩子们付出。每年秋后青菜下来,父亲就会骑着三轮车,到集上为我采购,再送到家中,而他自己有什么需要的,却从不向我们开口。最近三年里,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可他从来不说,直到有一天他脑溢血住进医院,我才知道父亲的身体状况,但为时已晚,现代先进的医疗设备也无法恢复父亲的健康。面对躺在病塌上的父亲,我的心像是被刀割一样疼痛、自责,是女儿没有照顾好父亲,没有尽到孝心!为了弥补我的过失,只要有空我就去照顾父亲,给他老人家洗头、洗脚、剪指甲,想方设法给他做喜欢吃的饭菜。尽管如此,病魔仍然把一个健壮的人折磨得骨瘦如柴,但父亲却默默地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从来不吵、不闹、不向家人提任何要求,直到他离开我们、离开这个世界。
  父亲,您把我们养大成人,教育我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您毫不吝啬地把爱都给予了我们,却从不要求我们为您做些什么。现在您走了,我不知道您还需要什么?我还能再为您老人家做什么?我能做到的就是每当祭奠的日子,在您的墓前为您多烧一份纸钱,倒上一杯您最喜欢喝的古贝春酒,摆上一盘您喜欢吃的桃酥,把墓前的落叶、浮土扫净,以此表达女儿的一份思念之情。
  父亲,您安息吧,来世我还做您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