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脉脉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古贝春报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3-12-02
亲情多是源于血缘的,“血缘”是多么微妙而神奇的东西,就因为血缘的维系,让自然界中不同的个体能彼此默契地生活在一起,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亲情是生物的本能吗?
我曾经那般深深地陷入了思索,我难理解动物舍命养育后代的动力是什么?我难理解乌鸦反哺的意念出自何处?我难把此全部归结于动物们大脑后那块垂体的作用,我更相信同样的血缘能衍生出脉脉亲情,这种伟大的情感像一块磁铁,使得彼此灵魂相互吸引缠绕,深深交融。我被感动过,唯有眼泪能祭奠这最无私、最感天动地的情感。
兽的亲情震撼
小时候,家里养过羊,就是那种最普通的白山羊,养殖规模也不大,就三两只。父母每次下地干活,都会捎带把它们栓到后坡的草地上。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傍晚,一只刚生过小羊的母羊病倒了。
它奋力地挣扎着,我能从它的眼睛中看出它的痛苦。父亲找来了村里所谓的“兽医”诊治,兽医忙活一通,毫无作用。那羊不行了,它抽搐着,两只眼睛竟瞪得那样大大的。
“趁着没有死挺,赶紧把它的血放出来,不然白瞎这羊的肉了。”围观的人建议。
有人抄起刀子走上前去,轻易地就割开了羊的喉咙。沉沉的夜幕,没让我看到流淌的鲜血,没看到它临死的最后挣扎,但躲在人群后,我听到了一声凄惨的叫声。
祖母给我讲过:“羊和猪不一样,猪是奸臣小人变的,砍头的时候乱喊乱叫。而羊是忠臣的化身,忠臣砍头的时候是不会叫的,所以杀羊的时候,羊只会流泪,却不会叫。”
但那晚我却听到了羊的叫声,确实不像猪被杀时叫得那般凄厉,像是喉咙里挤出的一声呻吟。
“天黑了,明儿再收拾吧。”人都走了,兽医也走了,没人会为一个畜生而怪罪于人。
院子里静了下来,一家人都陷入了哀伤中,直到听到小羊的叫声,家里人才意识到这羊还留下一个孩子,一只还未断奶的小羊羔。
我不知道动物是否懂得死亡,但我分明听到小羊羔近乎哭泣的叫声,我希望黑夜遮住了它的眼睛,希望乱糟糟的人群挡住了它的视线,没让胆小的它看到人们割向其母亲的一刀。
小羊饿了,本能地跪倒在已死去的母亲身边,吸食奶水。或许老羊的身体还没冰凉,奶水还残留着温度。
天亮了。
小羊就蜷缩在已经冷冰冰的母亲尸体身边,浑身沾满母亲的鲜血,就那样蜷缩着,整晚不曾离开。
我暗暗发誓,没吃那羊的一块肉。
但那场景,我终生难忘。
游子吟
在赞颂父母亲情的诗歌中,我还是比较喜欢唐朝诗人孟郊的那首《游子吟》,这首诗把儿将远行,母亲的牵挂与不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闭上眼睛默念这首诗,其中的每个字从唇边滑过,我的眼前总能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画面:儿将远行,母亲在灯下缝制儿子的衣服,仔仔细细,一针一线,缝满了寄托,也缝满了牵挂。但让这首诗歌给予我最强大的震撼的,是一部叫做《大宋提刑官》电视剧中的片段,一个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但儿子走上的是断头台,是一段不归路的生死决别。我为很多电视剧的感人情节流过泪,但却为这时的这首《游子吟》真正地哭了。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风流才子曹墨父亲早亡,全靠寡母含辛茹苦拉扯成人,这曹墨因一句戏言背上通奸杀人的罪名,糊涂县令为了能尽早结案动用大刑,使得曹墨屈打成招。曹墨的母亲伤心欲绝,心疼从小未受过如此折磨的儿子,更是绝望于当朝昏暗。但历朝律令,判人死刑需有证据。因此,为使儿子少受大刑之苦母亲假造了证据,只盼儿能速死,那证据便是一件儿子穿过的血衣。
打得遍体鳞伤已无法站立的曹墨被衙役抬着回家来取其杀人的“证据”,曹墨跪倒在宅院门前,虚掩的大门后,已哭得哽咽的母亲在轻轻地抚摸着一件儿子穿过的长袍,那般仔仔细细地抚摸着每一个针脚,甚至每一个纹理,她是在为自己的儿子送行,一个永无归途的旅程。老母亲割破手腕,鲜血一滴滴地落在这长袍上……
跪在门外的曹墨一行眼泪从脸颊滑过。
“娘啊!下辈子儿子投胎转世再也不为人了,儿当牛做马报答您老今世的养育之恩!”
“儿啊!你下辈子一定还要投到娘的怀里,还做娘的儿子。下辈子娘再也不让你受这么多苦了。”
衙役们抬起曹墨,曹墨就那般直直得跪在简易的木板上,镜头快速转换视角,这边是伤心欲绝的母亲,那边是渐行渐远永世不再相见的儿子。那首《游子吟》开始由童音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饼干渣儿
“不养儿不懂父母恩”,养儿5年,我体会到了做父母的艰辛,也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倍感欣慰。都说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伟大的,从未想到过回报,但凡孩子们的些微回报,总能让父母欣慰不已。但我更相信儿女对于父母的报答之举是源于亲情,出于本能,而非是敷衍塞责的。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自己的孩子,但孩子还是瞪大索要的眼睛看着母亲。母亲就问:“儿啊,你还要什么?”儿子不假思索地说:“娘啊,我要你的心。”母亲毫不犹豫,就把心挖下来给了孩子。孩子捧着娘心高兴地跑了出去,却不小心被门槛绊倒了,娘的心从他手里甩了出去,重重地落到了地上。但孩子趴在地上听到的却是娘心的那句:“儿啊,你摔疼了没有?”
娘心如此,感天动地。
我的儿子上幼儿园几年了,每天幼儿园的阿姨都会给孩子们发点吃的东西。班里有些调皮的孩子吃完自己的,便会伸手去抢还未吃完的孩子的。儿子才去幼儿园的时候,常常因为此事而哭鼻子。最近,我发现儿子的书包里面隔三差五就有一些压碎的饼干,起初我没有在意,以为是儿子怕其他小朋友抢他的,藏到书包里的。每次,我就把这些饼干渣儿倒出来,清理干净他的书包。但隔不了几天,儿子的书包里面还会有这些压碎的饼干渣儿。我有点生气了,就问他怎么回事?儿子告诉我:那些饼干是幼儿园发的,是他给我留着吃的。我蛮高兴地告诉小家伙:咱家有饼干,以后幼儿园再发了饼干,自己都吃了就行,不用给我留。孩子嘟嘟囔囔想要解释什么,但最终还是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儿子的书包里没再有压碎的饼干渣儿。但有一天,儿子的书包里又出现了饼干渣儿。这次我有点生气了,大声斥责他。儿子像是委屈了,眼泪啪嗒啪嗒地流了下来。
“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我说过不吃了,你看这饼干渣儿油腻腻的,把书包都弄脏了。”
我嘟囔着,气恼地翻过书包清理那些饼干渣儿。
“因为今天幼儿园发的饼干,是你没吃过的,我就给你留了一半。”
听完这话,我眼里满是泪水。
几岁的孩子不懂何为孝道?但他懂得爱。
父爱如山,厚重朴实,母爱似水,轻柔脉脉。个中滋味,便只能在每个感受父母亲情的心中咂摸。便似擎一杯古贝春酒,以唇噙之,甘洌辛辣,以心感之,绵柔细腻。身为古贝春人,我明白我们的古贝春酒是什么?它莫不就是父母期盼我们平安的句句叮嘱,是我们还之父母健康长寿的声声期盼,化父母亲情于清澈透亮,化儿女拳拳孝心于这古贝春酒甘洌的醇香吗?饮浓浓古贝春酒,香气沁人,化作亲情脉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