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吹牛”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德州市酒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2013-11-01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爱吹牛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年轻人。至于吹牛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什么经济收入、家庭背景、学识学历、社会关系等真是无所不包。有一项调查显示,62%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爱吹牛的风气在年轻人中非常严重,很多的人明确表示对爱吹牛的年轻人很“反感”。
年轻人为什么爱吹牛?其根源何在呢?其实,吹牛是一种不自信和不诚信的表现,也是底气不足的一种体现,当他们感到自己的才气和财力不足时,为了给自己撑面子,就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运用吹牛这种方式来给自己贴金。为什么爱吹牛?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安全感,一些人只能通过吹牛来寻找安全感;二是在当下浮躁而功利的社会氛围中,一些人把吹牛当成了一种实现目的的捷径,吹牛的背后掩藏着投机的心理。
当今社会,竞争残酷,生活压力大,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内心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对于那些出身底层的年轻人来说,找到工作的机会少,找到工作可提拔上升的空间又很小,就是大学本科毕业的也怕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又怕下岗,不怕下岗的又怕失去提升的机会等等,这使很多人的生活充满了焦虑。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吹牛,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且还可以让自己变得更有安全感。比如,为什么好多人喜欢炫耀自己的人脉关系呢?因为,有了人脉,就表示自己背景深、后台硬,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别人都不敢轻视自己。其实,这恰恰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体现,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需要通过吹牛来为自己营造一种虚幻的、“拉大旗作虎皮”式的安全感对自己进行保护。
在当今这个充满了浮躁和功利的社会氛围中,人们越来越崇拜强者,欣赏强者,这就让强者们更容易获得世俗的认同。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你本身并不是强者,但又每天都渴望着成功,渴望自己成为被人们崇拜的对象,那怎么办?吹牛!吹牛无疑是一个成本小但收益大的捷径。通过吹牛,确有一些人一时获得了耀眼的光环,积累了超强的人气,赢得了可观的资源,然后,他利用这些光环、人气和资源去获得现实的利益和好处。这样的吹牛,目的性很强,投机性也很强。可是既然是吹牛,就意味着其中充满了虚假、谎话和欺骗,也就预示着牛皮总有被吹破的一天。
对于吹牛这事,社会各方人士看法也不尽相同:有人说:“上上下下皆吹牛,何止年轻人!”有人说:“吹牛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大家是你吹我吹相互吹,没有更吹,只有最吹。”有人说:“吹牛是年轻人的特征和表现,很正常。能去吹牛代表这个人还有上进心和耻辱感。”也有人说:“爱吹牛是源于爱面子,总想把所有人都比下去,总是拿别人的短处和自己的长处去比较,殊不知痛苦就在于比较之中。”还有人说:“吹牛的作用只是能暂时麻痹自己,并不能减轻压力。想要真正战胜压力,就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我的优势与不足。”……
其实,吹牛也分好与坏,要及时地审视自己。一九九五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郭冬临演了个小品,叫《有事您说话》,令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即:“有事您说话。”小品里的主角不管自己能不能办到的事,都打肿脸充胖子,喜欢帮助别人,最后亲朋好友都找上门来,而他又把所求的事全都揽下来。到头来,费了劲还没办好事被埋怨,只好为自己吹牛皮懊悔不已。我还认识一位先生,本来自己只有半斤酒的量,但常在别人面前吹自己能喝二斤。一次,有好事人找了几个能喝酒的人,按二斤的量劝他喝酒,结果醉得一塌糊涂。就这,第二天醒过酒来照样吹牛:“我喝醉了是因为你们拿的酒档次太低,五年陈酿怎么行?不信拿古贝春国蕴酒咱们再试试,喝二斤绝对没有问题。”类似的情况日常生活中几乎经常能碰到,常能引起人们的一阵兴奋。这说明,适当的吹吹牛能降低恐惧和焦虑,在压力大、心情焦虑的时候,与身边的人吹吹牛,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放松心情的作用。
但是,有一些人似乎永远在说大话,他们不知道疲倦,满嘴跑火车,什么事情都能吹得天花乱坠,甚至觉得自己神通广大,具有某种特殊能力,能“焊接电雷管,焗油电灯泡,精修无人战机,仿造飞船一号”,云山雾罩,胡吹海嗙。这样“吹牛上瘾”的人,则要警惕是否有心理疾病了,要及时去精神科或心理门诊检查,有必要遵照医生的意见进行治疗。
事实证明,没有一个人是真正靠吹牛成功的;没有一个社会是靠吹牛富裕的;没有一个国家是靠自我吹嘘而强盛的。一个人太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看法,盲目跟风,很容易会迷失自我,跌倒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年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应多点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对自己、对社会都是大有益处的。
吹牛盛行当然不是好风气,而吹牛自然也不是好品质。但是,吹牛和说谎还是有区别的,吹牛只是夸大了已有的事实基础,而说谎是无中生有。当然,爱吹牛一旦形成社会风气,便会重创社会实干精神。但是,年轻人在某个阶段吹吹牛,也未必真的会对社会形成致命的伤害。吹牛说到底只是一副面具,年轻人喜欢戴着它包装自己。这就好比,有的年轻人喜欢名牌,买不起真正的香奈儿,不妨去买个高仿的或者假冒的装装门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认识到,这毕竟是一种虚荣,倒不如挎个符合自己实际的包更好。
从这个角度来看,爱吹牛只是年轻人成长中的一节课。相信大多数的年轻人还是会回到脚踏实地做事上来的。因为,对年轻人来说,不做事光吹牛,只能离成功越来越远,对于改善自身的状况是无益的。
笔者认为,“人爱吹牛”只能算是一个社会话题,做为在慢品古贝春酒桌上的谈资,聊上一聊并无不可,可是要把此事同“官员的浮夸之风”联系到一起,把话题无限地扩大化,我想,那就是在自寻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