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操作行为应向标准制度靠拢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公司企管办  发布日期:2013-08-31

  我公司的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定量考核指标、定性考核指标和效果考核指标。所谓定量考核指标,就是结果能落实到数据上的考核指标,在这部分指标的考核过程中,很多数据是需要“对标”考核的,也就是说很多数据需要对照标准才可以判定结果是否合理。但是眼下的问题是有一小部分指标没有对应的标准,这就让“对标”考核无“标”可参,导致这些指标的考核落不到实处。

  解决部分指标无“标”可参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制度。要保证标准和制度制定得科学、客观,就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首先,根据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参照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来制定企业内部的标准制度,保证企业内部标准制度的合规性;第二,标准制度的制定要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高于企业实际情况,才能让企业的实际操作情况有所提高,保证所制定标准制度的实用性。

  有少数员工对标准和制度的制定存在错误的想法,认为标准和制度就是要将实际操作搬到纸上,怎么操作就怎么撰写标准,当实际操作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就要放宽标准要求来保证实际操作行为符合标准。我个人认为这种“标准迁就实际操作行为”的观点简直就是掩耳盗铃,如果说当实际操作行为不符合标准制度时,就要放宽标准去迁就实际操作,那简直就是一种姑息纵容,如此下去,企业的将来真是不堪设想。我认为企业之所以要制定标准制度,就是要让各种操作行为有章可依,让原本不规范、效率低下的操作行为,以标准制度为参照,逐步提高,逐步完善。当实际操作行为达到标准制度要求的时候,也就是标准制度要修订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就要提高标准制度要求,将标准制度改进得更严谨。这样通过一次次的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循序渐进,企业就会沿着“弹簧曲线”逐步提高。要让实际操作情况逐步趋近标准制度,从而让标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提升企业的实际操作水平,这才是制定标准制度的意义所在。

  就以海尔集团为例,当年张瑞敏刚刚接手海尔集团的时候,制定的第一条标准制度居然是“不准在车间大小便”!可想而知,当时的海尔是怎样的状况。如果张瑞敏当时以某些员工认为的“标准迁就实际操作行为”的观点来处理当时的问题,我想我们就看不到今天的海尔了。海尔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依靠“制定的标准制度要高于当时的实际操作行为,硬性要求操作行为趋近标准制度”的思想,一步一个脚印地拉动着海尔的管理日臻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海尔特色的“OEC管理法”。这是张瑞敏的智慧,更是海尔的智慧。

  海尔的成功是引人深思的,它对标准制度的管理是值得借鉴的。对于标准制度的修订我们一定要报以正确的思想。制定标准制度是要为我们公司的发展服务的,而不是一种应付外部检查机构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