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德州市酒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2013-05-02
在母亲节即将到来的时候,不由想起了母亲这个话题。
人世间,做母亲最不易。
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母亲教育后代感人至深的故事。“断机杼”应该是流传比较广的故事之一。本文仅举其中的两则:一是孟母(孟子的母亲),《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意思很清楚,孟子的母亲为了儿子的成长用心良苦,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地搬家,最终搬到了学堂的旁边。可孟子就是念书不认真,孟母看了是不打不骂,抄起剪刀咔的一声把织了半道的布剪了,满眼白花花的一片线头,这一下让孟子彻底惊悟了。这孟母非常了不起,当时她并不知道儿子未来是同孔子一样的圣人,但为了让儿子明白事理,抓紧学习,就剪了布。这要换了别人兴许会想,万一要是不管用,这不是白剪了吗?但人家就是剪了,这不正是她这位母亲的贤明之处吗?
第二则说的是《三娘教子》里的王氏,她也剪过机杼。但王氏是因为和“儿子”倚哥赌气剪的。可这王氏也是非常得令人敬佩,因为她的前面不光有正妻张氏,还有一妾刘氏,也就是倚哥的亲妈,王氏自己只是一个二妾。当得知了自己男人死亡的消息,前二位都跑了不说,还留下了倚哥这个不懂事的孩子。这位王氏竟然没有嫌弃,带着他一块生活,还供他念书。可这小子有点犯浑,不听话,还说你是后妈等等的胡话。你说王氏能不伤心吗?她心里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为谁呀?这日子不过了!不过怎么办?伤害倚哥?她干不出来。一人出走?她又没处去。寻死上吊?这也犯不上啊。想来想去,还是学孟母吧,这一回没用剪子,用刀,划断了机布。管用了。后来的结局是大团圆。她男人没死,还当了兵部尚书,儿子倚哥又金榜题名。这个时候,王氏表现得更够意思,她把张氏和刘氏请了回来。当然这也是一出戏,戏中王氏虽然无子,但教子了,也是以母亲的身份出现的,也很感人。
以上两位母亲教育后代的方法是成功的,但也有不成功的例子,曾听到一个流传很广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杀人的强盗在被押到法场砍头前,看见人群中痛不欲生的母亲向刽子手求情说:“让我在临死前再吃一口妈妈的奶吧!”刽子手答应了他的要求。岂料,当母亲慈爱地把他如婴儿般抱在怀里时,他竟一口把母亲的乳头咬掉了,然后痛心地指责母亲:“妈妈,当我第一次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时,当我第一次出手打人时,你为什么不教育我?”
其实,做一位优秀的母亲不一定要有多高的学历,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朴实、善良的心。说到怎样做母亲这个话题,不久前,我的一个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战友从外地来看我,在古贝春大财运酒楼举办的酒宴上,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件真人真事,他说:“我终身难忘一位母亲,我既不知道她的姓名,也不知道她来自何处,但我真心地很想找到她。事情发生在一九六六年‘文革’中打砸抢和抄家盛行的时候。在那个时候,那些戴着红卫兵袖章的青少年们可以随便闯进他们认为是地主、反革命或者资本家的家中,任意地搜抄钱财,被抄的家庭是不敢有一丝违抗的,我的家里已经来过好几批的人了。一天晚上,又有人咚咚地敲门,开门后进来一个衣着简朴的一付劳动妇女模样的母亲,拉着自己十五六岁的儿子,只见母亲铁青着脸问儿子:‘你确定是这一家吗?’在母亲严正的目光逼视下,儿子连眼皮也不敢抬,嗫嚅着点点头。母亲又说:‘把东西交出来还给人家!’儿子赶忙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我妈妈的部分首饰。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这位母亲当着我们全家的面打了儿子两个耳光,并骂着:‘看你下次再敢随便拿人家的东西!’然后就拖着儿子走了。过了好一会我们全家人才醒悟过来,这个少年一定是参与抄家的红卫兵,他浑水摸鱼地拿了这些东西,这在当时来说是见怪不怪的事。可是让人敬佩的是,这位看似没有文化,衣着又十分简朴的母亲竟如此明了是非。她当着我们的面掌掴了儿子,除了教诲儿子之外,也是在儿子面前表达她一个母亲做人的气节。”我完全被战友叙述的这位母亲所感动,在坐的人都同我一样眼圈发红,半天没有人说一句话,老战友最后动情地说:“这件事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个当时的青年也应该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不知他一路走得可顺利?”我想,有这样一位母亲,完全可以相信他走的一定是正道。
当然,古时候母亲靠断机杼与文化大革命时期母亲打儿子耳光教育孩子的机会如今的母亲是没有了,但当今的母亲用当今的形式来教育子女。在当下,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让当今的母亲们苦不堪言。在大城市里,孩子还在娘肚子里时母亲就已经在找高价月嫂了,要为上什么小学操心,甚至在哪里出生(省外还是国外),起个什么响亮的名字,“天一”还是“超越”,煞费苦心……母亲们是没有星期天的,因为这一天,她们要陪着孩子去上这个培训班、那个辅导班的。到了儿女谈婚论嫁之时,还需要老母亲到处奔波操心……而今由于教育普及,母亲们的学历也在大大地提高,但我们为什么总觉得现在的母亲与她们的上几代母亲相比,还是有所欠缺,到底欠缺了什么呢?又似乎一言难尽。说得老派一点,就是缺乏懿贤和良淑。现在的母亲,孩子都已经老大的了,自己仍可保养得风姿绰约,到处可见辣妈、潮妈,出于母爱的天性,她们当然宠爱自己的孩子,可惜的是只有宠没有爱。她们十分在乎自己的孩子,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差,可惜她们往往只看重外在,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灵。她们使尽了浑身解数,似乎一心要把孩子培养成精英,却失去了做母亲的平常心……
中国传统,“母仪天下”是对优秀母亲的最高赞誉,懿范和淑德是中国传统女性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行,“懿”是指聪慧有学识,“淑”则是指处世为人的修养。经过几千年中国儒家的贤淑温柔熏陶,中国的母亲已形成了温婉坚韧的东方母亲形象,那么,今天的母亲们,能不能比上几代母亲做得更好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