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历史机遇 打造古贝春新的文化高地

新闻分类:行业动态  来源:公司文化中心 李国锋  发布日期:2020-05-13

  日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山东段运河流域的文化建设和生态治理提出纲领性意见,成为文旅部门今后的工作指南。《规划》提出了至2025年的近期目标和至2035年的中期目标,对至2050年的远期目标进行了展望,描绘了一幅繁荣发达、诚信仁义、包容开放的“鲁风运河”的美好蓝图。

 《规划》指出,要加快开展大运河流域文化传承、水系治理,推进建设运河文化高地、景观长廊、生态湿地、经济强区。其中,德州市被列为5个拓展区之一,武城县被列为18个核心区县之一。可以看出,省政府对运河流域的文化挖掘、保护和利用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仔细解读,《规划》主要布置了六项任务:

  一是加强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其中包括重点文保单位等的挖掘、保护和修缮,包括文学艺术、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争取。

  二是推动运河文化创新发展。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促进其与儒家文化、红色文化、水浒文化等等融合发展,讲好运河文化故事,建设漕运主题公园,重现历史风貌,推进运河文化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

  三是推进河道水系治理。其中聊城、德州为重点,改善水系资源、推进通航,并完善防洪灌溉功能、优化沿线旅游、航运服务。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设绿色生态长廊。

  五是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要打造度假体验、健康养生、运河观光、文化创意、研学旅游等旅游产品,积极开发沿运河古镇特色旅游线路产品,突出餐饮特色,加强山东运河流域旅游产品整体宣传推广。

  六是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要推进运河城镇建设,促进城市建设与运河水系相融合,突出城镇文化内涵。要打造沿运美丽乡村,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景”,要强化城乡联动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交通、水电、网络无缝对接。

 《规划》的提出,对我县运河开发乃至我公司文化建设将提供一个新的历史机遇。这是因为:古贝春酒文化是以运河文化为载体的独特文化现象,是国内唯一的“运河产区”白酒名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历史优势。

  文物显示,武城的酿酒历史可溯至汉代,随着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而繁荣发展并流向全国,当时贝州(武城旧称)码头酒旗飘展、香传千里,“买好酒,贝州走,大船开到城门口”等歌谣至今在武城民间传唱。据有关文献介绍,至明清时期,由于我国北方特别是鲁西北平原地区战乱频仍,自然灾害不断,生存环境恶化,我国文化高地逐渐南移,自古就深受孔孟文化熏染的鲁北人民由于深受盗贼蜂起的侵扰,逐渐变得彪悍刚武、行侠仗义,习武、嗜酒之风日甚,加之明清时期武城运河段北上较为缓慢,运粮的官船与沿岸驻扎的官兵在百无聊赖之际,靠喝酒打发无聊时光,贩夫走卒靠喝酒解忧,劳苦大众靠酿酒制曲维持生计,这些因素都刺激了武城一带酿酒业的进一步发展,也诞生了诸多白酒“品牌”。其中,以德州“罗酒”最为出名。其创始人罗钦瞻为明末进士,阮葵生、纪晓岚都以诗词对罗酒大加赞赏。其后人世代经营“罗家酒坊”200多年,至清末武城人王汝昌在罗家学徒,将技艺传至武城,经第二代于宝星至“国营武城酒厂”成立之后,整合各家所长,由第三代传承人马绍星创立“古贝春”品牌,至今已传至5代。由此看来,古贝春酒传统酿造技艺是运河历史的产物,代表着鲁西北运河流域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民大众的心理偏好,保护和利用好该生产技艺,将其发扬光大,并将与该技艺相关的实物、场所,如国营武城酒厂旧址等,进行充分的挖掘与保护利用,是对运河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

  目前,我公司已对老厂旧址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利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已申报国家级非遗和省级文保单位,推动公司工业旅游升级改造,建设运河特色文旅融合示范区也已提上议事日程。相信随着国家对运河流域的加速开发,我公司文旅工作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下一步,我公司将在各级政府统一规划下,积极融入运河文化建设,展示古贝春酒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古贝春新的文化高地,推动古贝春乃至武城县文旅工作进一步发展,让古贝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历久弥香,古贝春这块金字招牌愈擦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