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酒匠秦含章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文化中心顾问李宽云  发布日期:2019-09-07

科研项目鉴定会图片,左二为秦含章先生,左三为武城酒厂党支部书记张子文。

人物小传  秦含章(1908.2.15——2019.8.15),江苏无锡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后去国外留学,进修微生物学及啤酒工业,学成回国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食品工业的奠基人和酒界泰斗,当选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生著述丰富,功绩卓著。在古贝春第一次创业时,给予了技术指导和热情鼓励。

秦含章先生清朝末年出生在江苏无锡张舍镇一个贫穷的书香门第,3岁便被送到一个亲戚家寄养。他放过牛、养过猪,还种过蔬菜,养过蚕宝宝,干过不少脏活儿累活儿。放牛的时候,途经学堂,经常趴在窗外偷听。秦含章的父亲见他喜爱读书,便节衣缩食供他上学。经历过苦难生活的秦含章学习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随即参加公费留学生考试,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获得出国留学资格。秦含章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经过刻苦学习,通晓五国文字,专科知识更是出类拔萃。1935年获得比利时国立圣布律高等农学院工学硕士及农产工业工程师学位。之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植物学院博士班进修微生物学,并任威尔孟哥本斯啤酒厂实习工程师,1936年又到德国柏林大学发酵学院专修啤酒工业。

此时的秦含章已经学业有成,以其才华和能力,如果留在国外,足以过上富裕人的生活,但他胸怀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毅然回归。1937年后,历任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教授,将平生所学悉心传授给学生。1948年,任江南大学教授、农产制造系(新中国第一个食品工业系的前身)首任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秦含章的人生掀开崭新的篇章。195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他为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参事,主管技术业务。1956年,周总理又亲自指示秦含章作为轻工组副组长参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写。1960年,秦含章创办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并出任所长。他理论联系实际,主持参与了一系列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了我国名酒厂家的多个技术难题:茅台被誉为“国酒”,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改进实验及异地酿造实验中遇到了难题。秦含章被周总理任命为“技术总监”,两次带队来到赤水河畔,最终攻克了难关;当时,青岛啤酒一度出现了浑浊问题,秦含章又两次带队赴青岛啤酒厂蹲点,吃住在厂里,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找出问题原因,从而使青岛啤酒的质量明显提升;1962年,山西汾酒在全国白酒评比中名落孙山,轻工部部长亲令秦含章挂帅,率领课题小组奔赴山西,在窑洞里待了两年,彻底解决了汾酒累积沉淀物这一久攻不克的技术难题,此后,汾酒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喜夺“国家科技贡献奖”,秦含章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除此之外,秦含章还为张裕葡萄酒厂、苏州酒厂、无锡酒厂、绍兴酒厂等众多厂家攻克过技术难关;并借助早年留学国外的人脉优势,带团出访,引入欧洲先进工艺,使中国黄酒的科技含量得到大幅提升。回首秦含章的这番经历,妻子索颖曾感慨地说:秦老已沉淀成独一无二的“世纪陈酿”。

秦含章先生作为中国食品工业奠基人和酒界泰斗,身兼多职,工作繁忙。除了上述工作,他还主持了新中国华北糖厂(现名包头糖厂)、华北药厂、中国长城葡萄酒厂的筹建工作,筹备创办了15所轻工业学院,直到82岁才退休,但却是“人老不歇心”,他说:“我要把毕生经验完整地记录下来,传诸后人。”因为装着这样一桩心事,秦老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是撰写出版学术著作。终其一生,他撰写的科研报告、论文和著作以及与他人合写的书共计40余部,达6000万字。其中近80万字的《新编酒经》,被业界誉为“中国酒文化第一书”。鲜为人知的是,秦含章的右眼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因黄斑出血未能得到及时诊治而几近失明,左眼视力也早已衰弱多年。写作时往往要左手持10倍放大镜叠加一起,右手执笔写字。由于用眼过度,导致双目视力每况愈下,每页纸上仅写数十个大字才看得清楚。可以想像,以这样的高龄和身体状况,从事如此繁重的写作,需要耗费了多少时光,付出多少气力,承受多少痛苦哇!

将毕生精力奉献给食品工业和酿酒行业的秦含章,被业界誉为“研究中国酒文化第一人”,系业界屈指可数的“特殊贡献奖”获得者。2007年,年届百岁的秦含章,被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授予“终身成就奖”。鉴于他的辉煌业绩和献身精神,在其生前,就有茅台、汾酒等厂家为他树立雕像,反映了业界对他真挚的爱戴和尊重。201811月,中国酒业协会、江南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联合多家中国知名酒企设立了“秦含章基金”,以奖励中国酿酒及生物酿造领域的优秀人才。2019821日,在秦含章先生的追悼会上,中国酒业协会发文称:“秦含章先生的逝世,使我们永远失去了中国酿酒产业中饱经沧桑、学贯中外、矢志报国、鞠躬尽瘁的一代知识分子中弥足珍贵的一块‘活化石’。”

作为古贝春人永远不能忘怀的是:在古贝春第一次创业的关键时期,秦含章先生给予了技术指导和热情鼓励,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众所周知,我公司的前身——武城酒厂,从建厂到1975年,曾经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幸运的是,就在这一年,党支部书记兼厂长张子文走马上任,立志要改变酒厂命运。然而起步晚、底子薄的武城酒厂要在强手如林的白酒行业立足,就必须向高手学技术,张子文想请酒业权威秦含章当酒厂的高级技术顾问,却又担心厂小位卑被拒绝。没想到秦老非常喜欢干事创业的人,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张子文喜出望外,经常找各种机会讨教。

三角瓶古贝春酒研制成功后,很快风靡齐鲁,张子文并不满足,想把它推向更大的舞台,有一次,他请教秦含章国家级名酒的评选方法。秦老告诉他:因为白酒是传统产业,过去一直依靠感官品评,即通过视觉、嗅觉和口尝,品评酒的色、香、味、格、纯、杂优劣情况,随着时代的进步,增加了通过仪器检测各种理化指标的方法。目前国家名酒的评定,就是这两种方法综合的结果。张子文听罢,明白了自家企业技术手段的不足,马上着手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建立了科研所,购置检测仪器和化学化验配套设备等,走上了优良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的发展道路,为古贝春酒在1984年荣获部优产品奠定了基础。

1983年初,秦含章向张子文透露:目前正在寻找白酒厂家,与天津轻工学院合作,完成国家科委下达的“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固定化微生物产己酸对提高白酒质量的研究,问他有没有兴趣?张子文非常信任秦含章,又听说能提高产品质量,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在秦老的指导下,酒厂投入了人力和财力,大干三年,历经上百次试验终告成功。19867月,项目鉴定会在天津召开。会上,七十八岁的秦含章兴致勃勃,挥毫题诗曰:“山东贝州产琼浆,河北津门评试样。固化工程灌窖法,升高档次酒更香。”该项技术投入应用后,大大提高了白酒质量及取优率,荣获轻工业部科研项目二等奖,随之在全国白酒行业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987年,武城酒厂适应社会上老弱群体的健身需求,聘请中西名医与酿酒专家结合,研制出了低度保健露酒“益寿醴”。922日,省和国家级专家鉴定会在德州地委招待所召开。时任中国食品协会白酒专业协会会长的秦含章先生到会,在对“益寿醴”药酒进行评定后题词:德州乡乡扒鸡香,武城厂厂产琼浆。古方药物功能好,新制寿醴效益强。一同到会的秦含章夫人、营养学家索颖也欣然题词:武城美酒古贝春,浓郁芬芳醉我心。甜绵入口爽净尾,别具风韵创奇勋。

会后,年近八十的秦含章老先生不顾旅途劳顿,来到武城酒厂,马上又到酿酒车间和科研所现场指导。张子文书记担心他的身体,提醒他不要过于劳累。秦老豪爽地笑道:“人老未必轻易就死,但至少行动不方便了,所以我才想趁着能动弹多转转看看。”张书记和工人们都深受感动,用心铭记老人在技术指导中的每一句话。事也凑巧,第二年的12月份,“益寿醴”荣获“国家科协保健产品金鹤杯奖”,并获“国家科委科学进步三等奖”。

      时过境迁,一晃经年。今年815日先生仙逝,但他题写的墨宝却珍藏在“古贝春酒文化馆”,见证着与古贝春的一段渊源,成为古贝春人永久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