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到“旅游+”

新闻分类:行业动态  来源:古贝春编辑部李国峰  发布日期:2019-08-07

7月的古贝春工业园区,恰似20岁的少女焕发着勃勃生机。古贝春酒文化馆、古贝春湖、诗酒大道、百诗苑、酒仙山等人文景观,掩映在一片桃红柳绿之中。百诗苑的石刻,荟萃了众多名人题词;诗酒大道的古诗,流淌着千年酒文化;酒文化馆的博大深邃,凝聚着历史深处的酒香。自从2008年被命名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以来,10年间古贝春以打造省级非遗示范园区为抓手,积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2013年被列为“国家AAA级景区”。公司科学规划旅游线路,让游客近距离观看、体验名酒古贝春的生产过程,了解古贝春的酒文化,收到良好效果。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公司累计接待各界参观者20万人次,很多游客变成顾客,从此成为古贝春的“铁杆粉丝”。文旅融合为古贝春的品牌形象提升、夯实消费者市场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文化铸魂  工业旅游安装新引擎

提起古贝春酒,很多人都会想起那句流传甚广、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千年大运河,万家古贝春”。一句激起千层浪,古贝春酒带给饮者的不仅是醇香甘洌,传承的还是更久远的、厚重的传统文化以及刚柔并济的运河文化。近年来,集团公司积极把古贝春酒文化和工业旅游紧密结合,打造出更具生机和活力的工业旅游,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

白酒,兼具水的外形和火的性格。她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由于其地域的特殊性,每一种酒都有当地文化传统的烙印。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贝春传统酿造工艺的产地武城县,自商代就盛产国酒“秬鬯”,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武城的制酒业凭借舟楫之利带来的繁荣快速发展。在隋唐时期,武城一带的制酒业达到鼎盛时期,渐次取得了领全国风气之先的地位。“买好酒,贝州走,大船开到城门口”,“一杯状元红,醉得公鸡不打鸣;一壶高粱烧,醉得船家不开艄”。这些俗语至今仍在武城民间流传。由于武城古为“贝州”,“古贝春”意为“古代产佳酿的贝州又焕发了青春”。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贝春酒文化这一瑰宝,古贝春集团于2007年斥巨资修建古贝春酒文化馆,馆内除了对中华酒文化进行了溯源以外,重点详细展示了古贝春酒的历史传承和演变。古贝春酒文化馆的建成是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是山东省白酒行业第一家酒文化馆,为传播古贝春酒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8年,古贝春工业旅游园区被认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15年,古贝春酒文化馆被列为省级博物馆。

其实,早在2005年以来,企业在实施“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发展战略中,就注重酒文化和旅游景点的融合建设,尤其是2009年开始“第三次创业”以来,集团公司在迅速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浓香型白酒酿造基地的同时,也把文化建设打造成了一大亮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文化景观建设,如位于厂区主干道的40尊“酒星雕塑”,坐落于绿化带内的“百诗苑”,长达800多米的“诗酒大道”,集奇花异草、美酒储藏、名人墨宝于一体的“酒仙山”等。这些文化景观融汇建筑设计、书画雕刻、文学艺术、行业常识和企业文化为一体,为公司赢得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中国酒业文化百强企业”“第二届中国酒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等多项殊荣。

位于运河东岸的老厂,是古贝春集团的发祥地,至今保存完好。1952年,老厂正式成立。建厂之时,酒厂职工程谋廷等人从运河边挪来一株小柳树苗植于厂内门口处,作为建厂的纪念。六十七年过去了,它已长成躯干直径约80厘米、树冠直径达二十余米的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人称“醉柳”。如今,它已成为酒厂的一件文物被保护起来。庆祝建厂四十周年时,由古贝春公司顾问高步云先生撰词、武城县书协主席王秉新先生题写的“酒魂醉柳同岁月,枯荣风雨共沧桑”被镌刻在醉柳的水泥护栏上。2018年下半年开始,老厂被改造成为古贝春集团文化基地。在这里,保留着古贝春集团创业之初的建筑格局,始于清代的老窖池仍然在岁月静好中默默守望,张子文书记等老领导办公室、杜安民先生故居等修缮一新,厂史馆、实物馆相继建成开放,为游客展示武城酒厂创业历程和酿酒实物。古贝春集团文化基地建成开放以来,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并呈快速上升趋势。20193月,古贝春集团文化基地被山东省精品旅游促进会评为“山东省精品旅游先进单位”。

生态塑身  旅游园打造酿酒生物群

走进古贝春酒厂总部园区,放眼望去几乎尽是绿色,成片高大的杨树,期间还有各种不同的果树,果树上挂满了已经成熟的各种果子,脚下则是绿色草坪,高低错落间有一些雕塑小品以及石刻碑文,这样一番景象很难与一个生产酒厂联在一起。

“多年来,集团特别注重生产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目前绿化率超过40%。这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酿酒提供了一个天然的适宜微生物繁衍的生态系统。”我公司董事长周晓峰、总经理介绍。

在古贝春白酒扩产工程和建设多元项目的过程中,公司就开辟了职工健身场所、绿化带、果园等,栽种了山楂、核桃、柿子、桃、杏、苹果等果木,做到了春天鲜花簇簇,夏天绿荫避日,秋天瓜果飘香,冬天白雪拂绿。2010年,公司依托大屯水库,专门开辟了生态种植园,不仅种植了大米、江米、小麦、玉米和高粱等农作物的实验田,还建成5万亩酿酒良种生产基地,以绿色有机无公害酿酒原料为基础,实现生态酿造古贝春酒,集农业观光于一身,建设“古贝春生态农业基地”。“基地”所产有机高粱和以此为原料生产的酱香型白酒在20125月和8月分别通过国家有机认证,成为山东省白酒企业第一家。

位于古贝春集团办公大楼前面的古贝春湖公园,也是集团工业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湖水碧波荡漾,水上艺术长廊蜿蜒曲折、雕梁画栋,在艺术长廊中有各界人士关于古贝春的诗文题刻,给园区提升了文化氛围和典雅气度。近年来,公司采取循环换水的方式,保持了湖水的清沏;还投放了多种鱼苗,放养了鸭鹅,增添了公园的景致。

顺着笔直宽阔的“诗酒大道”前行,路的尽头是一座石头砌成的“酒仙山”,山上碑文成片,登山远眺,集团所在的武城县城景色一览无余,远处京杭大运河若隐若现。山上建有“和谐亭”,亭名由著名书画家范曾书写;山中埋藏着四层酒库,名曰“酒仙洞”,洞名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书写;山名曰“酒仙山”,由中国书协原主席沈鹏书写。山上种满了各种果木,到了秋天瓜果飘香,鲜花簇簇,被称为“鲁西北第一山”。游客至此,可进入酒仙洞探寻洞藏美酒的藏身之处,感受世外桃源般的清凉与惬意,或可登临山顶,俯瞰公司全貌,将公司大气磅礴的美景尽收眼底。

体验为主   工业旅游促进集团健康发展

接过一杯尚有温度的原浆,凑到鼻子前闻一闻,一股浓烈的酒香沁人心脾,轻砸一口,缓缓咽下,一股热线顺着喉咙直达胃部,一团暖意立刻升腾在胸中。如果你也来到古贝春集团酿酒车间,这种独特的体验必定会让你终生难忘。

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贝春的传统酿造工艺向游客直接开放。游客可以在这里零距离接触酿酒师傅,参观酿酒过程。

笔者在走访期间,正赶上武城县武城镇中学近千名师生徒步5公里来到公司参观工业园区。据学校负责人介绍,他们此次主要是来酒厂体验酒文化与白酒制作过程,先后参观了酒厂的发酵池以及灌装车间和酒文化馆,使学生们了解了白酒从发酵、蒸煮、摘酒、储存、过滤、灌装等全过程,在体验中增长知识,达到了一定的研学效果。

近年来,古贝春工业园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继修建了“职工书屋”“古贝春湖水上文化长廊”“古贝春酒文化馆”等多处文化设施。这些景点不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而且还成了当地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基地。据了解,20086月份至今,武城镇中学、育英中学以及德州学院、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学校师生来此参观学习达到几万人次。

不仅如此,公司还斥资修建了宾馆和酒楼,当地民间的“八大碗”也被搬上了餐桌,成为游客体验鲁西北民俗的一个窗口。

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顾金栋介绍,古贝春工业旅游作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从上到下一直非常重视工业旅游的发展。公司总部在酒文化馆、宾馆、餐厅酒楼等项目建设上不仅本身显示了工业旅游的品味,而且绿化带的点缀更使得这片区域具备了旅游观光的基础条件。位于新厂区的“酒仙山”“百诗苑”和“诗酒大道”三大文化景观,形成了奇花异草、名人墨宝、奇石雕刻、美酒洞藏等景点。这些文化景观融汇了历史知识、行业常识、文学艺术和雕刻技艺,提升了员工和企业的文化品位。

2017年开始,公司开展了一系列DIY体验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公司市场部副经理张振忠说,游客来到园区,不仅可以参观游览景点,还可以亲自体验制作酒的过程。其中,游览过程中会有专人进行拍照,并将照片打印在酒瓶的包装上,离开园区时游客都会拿到一瓶印有自己照片和名字的酒,不仅让游客亲身体验工业游的乐趣,还可以是一种纪念和收藏品,受到游客的好评。

工业旅游展示了古贝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尚的文化品位,为推动企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统计,只要来过公司的客户,100%与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旅游’是我们将酒文化、企业文化、非遗展示等文化元素与工业旅游相结合,从而产生‘旅游+’的效果,如通过旅游提升企业形象、品牌张力甚至经济效益。”顾金栋说。

“今后,古贝春集团还将在现有基础上,根据企业优势与品牌文化特点,开发更加多元化的工业旅游形式和线路产品,丰富集团工业旅游内涵,通过与旅行社与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的合作,使古贝春的工业旅游走得更好更远,企业品牌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周晓峰董事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