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景气度高
新闻分类:行业动态 来源:华夏酒报 发布日期:2011-05-03
2010年,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促进酒类市场的消费旺盛,带动了白酒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无论是产量、销售收入、利税等经济指标,还是各项指标增速,都保持了高速成长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607家,行业资产总额2259亿元,全年完成产量890.83万千升,完成工业总产值2793.3亿元,工业销售产值2661亿元,行业出口交货值13.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713亿元,利税总额678亿元,其中,利润351亿元。各项指标均创2003年以来的历史新高,除资产和产量增速在25%左右外,产值、出口交货值、销售收入、利税等均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见表1)。
4月26日,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上,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白酒分会理事长王延才总结了2010年白酒行业的发展特点。
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加大
自1999年开始实行的白酒行业生产许可证制度,对控制白酒小企业、小酒坊盲目发展,遏制市场无序竞争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白酒企业数量从10年前的3万多家减少到目前的1.8万余家,其中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8824家。近年来,通过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又形成了不少大型企业集团。业外资本、国外资本也越来越看好白酒行业,不断介入,推动了白酒行业的体制和机制变革,企业结构日趋现代化,形成了国有民营、民营、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格局。
白酒行业开始强化产区概念,主要白酒产区政府高度重视白酒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如四川宜宾荣获“中国白酒之都”;泸州市致力于打造“中国酒谷”;四川省政府还提出了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产区概念,推行“长江上游白酒经济带和千亿产业的建设规划”系统工程;山东省出台“山东省白酒产业振兴和调整指导意见”;贵州省出台《贵州白酒品牌基地建设方案》;江苏整合洋河、双沟两大名酒资源组建苏酒集团等,通过这些新的模式实现产业空间集聚,为白酒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鲁、豫、皖等地区白酒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见表2)。
除了产区集中度高外,白酒行业规模优势也愈加凸显。规模白酒企业通过品牌战略模式、扩展流通渠道、资本战略联盟优化、产业链整合等一系列创新,普遍实现了长足的发展。行业大中型企业合计数量占行业比重约10%,资产、销售、利润则占到行业比重80%左右(见表3);特别是大型企业,虽然数量仅占1.49%,但拥有行业62.39%的资产以及45.24%的销售收入和71.86%的利润总额。
产能集中,品牌集中,使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在食品安全方面也避免了不少隐患。
产品个性化促进市场繁荣
个性化产品的发展是社会赋予白酒的历史使命,白酒这个古老的传统产业要保持继续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更新的需求。
近年来,许多白酒骨干企业通过一系列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生产出许多具有独特风味、风格明显的创新型、个性化白酒产品,既使企业具备了新的产品竞争优势,赢得了市场,也丰富了白酒家族的品类,满足了消费市场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给行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高、中、低端白酒产品细分看,随着白酒行业的发展增速加快,高端白酒的消费增速也逐步加快,全国性品牌与区域性品牌都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茅台、五粮液等一线品牌凭借雄厚实力,成为行业排头兵,逐步崛起的区域性品牌也正在努力向全国性品牌靠近,龙头企业垄断高端白酒产品的市场格局已经打破。
2008年金融危机的突袭以及禁酒令的出台,使中端白酒产品的发展遭遇了波折;2010年中端白酒产品厚积薄发,在新一轮的涨价潮来临之际,没有盲目跟风,普遍稳定发挥,通过一系列的特色营销,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成功走出了阴霾,实现了新的突破。2010年,中国农村人口收入增速首次超过城镇人口,这意味着低端白酒消费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也促进了白酒消费的增长,释放了低端白酒的市场容量和价位空间。专注低端白酒领域的品牌通过细分市场,利用区域优势和营销创新实现了突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市场对白酒档次需求的不断更新,将带动白酒行业持续的消费升级,低端白酒的价位将呈现持续上移趋势。
经销一体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白酒营销模式不断发展变革,生产与销售的关系从交易合作阶段、渠道发展阶段逐步上升到战略合作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形势的变化,白酒市场的经销关系迎来了一体化的整合阶段。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竞争天平进一步向优质资源集中,厂商关系高度依存,通过商流、物流、信息、资金等方面资源的整合,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相互渗透,共同谋划长期战略与长远利益,从而实现生产商与销售商的双赢。
引导健康消费,注重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全行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了提升,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战略性行为,不少企业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中,白酒企业越来越注重体现烈性酒的健康、安全因素,树立白酒产品、白酒行业的健康形象。曾经影影绰绰的“酒驾”等安全问题,如今已不再敏感,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加入到倡导“理性、文明、健康”饮酒的行列,逐步创新发展传统的白酒文化和品牌文化,使企业形象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