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第二次创业的技术导师周恒刚先生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文化中心顾问李宽云  发布日期:2017-12-04

人物小传  周恒刚(1918.9.28——2004.6.16),辽宁大连人。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高级顾问、白酒行业泰斗,第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晚年受聘担任我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多次到公司现场指导生产、参与产品研发,为古贝春酒的质量提升做出了杰出贡献。

 

周恒刚先生1937年至1942年就学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科。19494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东北专卖总局生产处技师,轻工业部烟酒局、食品局工程师,19728月任原廊坊地区轻工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等职。曾兼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理事,河北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白酒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等职。他是全国科技大会代表,第二、三、四届全国评酒会专家组组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虽然白酒在全国工业系统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多数属于作坊生产,布局分散、管理粗放、技术落后,而且耗用大量粮食。当时国家对白酒提出的目标是: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周恒刚先生把“提高白酒质量、节约粮食、提高出酒率”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踏上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白酒试点”探索之路,并取得了卓越的业绩。

周恒刚先生主持的白酒试点主要有:1955年的烟台试点;1957年的河南周口试点;1964年的茅台试点;1973年的辽宁金县试点;1988年的“北斗试验组”;等等。其中1955的烟台试点为业界所瞩目,地方工业部组织全国13个省市的酿酒技术人员和干部展开了中国酒界首次大规模技术试点。周恒刚先生带领大家本着继承与发扬的精神,在当地酿酒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全国各地的成功做法,围绕培菌制曲、培养酵母及酵母醪、薯干固体酿酒以及高粱糠固体酿酒等操作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用不到半年时间完整总结出一套“烟台操作法”。在全国推广后收效显著,第二年即为国家节约酿酒耗粮12.5万吨。这次试点还首次发现酿酒的原动力是微生物。这一发现使酿酒行业的技术水平与人员素质大为提升。时隔7年后,周恒刚再次主持烟台试点,对“烟台操作法”进行了全面补充完善,将基本要义最终确定为“麸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窖,定温蒸烧”。烟台试点被后人称之为“试点之师”,“烟台操作法”被誉为白酒生产大法,它在全国的推广和普及使一般原料的出酒率平均提升35%以上。

周恒刚先生逝世后,中国酒业著名专家沈怡方先生评价说:“中国的白酒产业的发展,说到底是靠试点起家的。而周恒刚同志是白酒试点的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

繁忙的“白酒试点”工作凝聚着周恒刚先生的心血和汗水,他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技术人员;帮助企业生产出数十种优质产品;撰写了《白酒生产指南》、《古今酿酒技术》、《50年白酒发展纪实》等著作共16册,被酿酒企业奉为教科书;他的《生料酿制白酒及其推广应用》等科研成果获得过“国家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等9次奖励。周恒刚先生被誉为“研究总结中国传统白酒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奠基人和创造者”,在他组织领导下,中国白酒品评理论、品评技术、品评方法,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体系。从1952年到1989年的五届全国评酒会,社会反响强烈,极大地推动了行业发展。周恒刚先生勤奋敬业的精神和卓越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从我公司现存的厂史资料和宣传资料来看,周恒刚先生与古贝春最早打交道是在1996年,但是古贝春人学习分享周恒刚先生的酿酒技术远远早于这个时间。比如:在早期的《武城酒厂大事记》就有这样的记载:19598月,组织全厂职工学习“烟台白酒酿造法”。再比如:“古贝春酒文化馆”“生产工艺部分”陈列的学习资料中就有1965年出版的周恒刚先生编著的《糖化曲》。

1996年是公司总经理周晓峰率领全体员工进行第二次创业的起始年。创业靠产品,产品靠质量,质量靠科技。深谙此道的周总聘请周恒刚先生担任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从后来的实际效果来看,这是一项正确的决策。因为周先生传授给古贝春人的不只是精湛的技艺,还有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进步的自信心。

周恒刚先生第一次进厂,就仔细地考察了生产、制曲、勾调等车间科室,坦诚地指出:“窖池、酒甑、酒罐大,生产操作粗,这‘三大一粗’是问题;原料、操作、产品精,服务好,这‘三精一好’是方向。”他查看曲房时,得知公司四季制曲、中午开窗的做法后,立即指出:“应该改成夏季制曲,早6点至7点、晚8点至9点开窗通风为好。因为曲块中的微生物来自外界空气,夏季这两个时间段恰恰是空气中的微生物活动最频繁的时候。这时制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产人员照方进行,制曲质量果然产生了飞跃。

周恒刚先生具有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他来公司,经常是下了车就到车间查看生产现场。20017月中旬,已是83岁高龄的周先生来到古贝春公司,当时天已中午,室外温度高达35度以上。他全然不顾这些,拉上主管生产的副总直奔曲房。当时笔者跟着拍照。打开曲房的房门,一阵热浪扑面,几乎令人窒息,眼镜片立马蒙上了一层雾。生产人员介绍说:这个时节曲房里能达到六十多度,而且是湿热,打火机都打不着。但周老似乎没有感觉到这些,在热气蒸腾中,一边察颜辨色一边嗅气味,然后和技术人员评点优劣。这种由职业态度练就的职业本能,着实令人佩服。 

周恒刚先生在公司多次给技术人员讲课,他讲课不带教材,而是让技术人员提出疑难问题,他现场分析解剖。他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大家都很随意地问这问那,讲到关键地方,就在黑板上连写带画,经常超出预定时间。大家都深有感触地说:“听周老一堂课,顶我们动一年的脑子。”2002年春天,周恒刚先生又来到公司,到厂后照例不休息就去了生产车间。吃过午饭后,董福新厂长送他到客房休息,有些难为情地对周老说:“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又怕影响您休息;今天不说,又怕错过了这个机会。”周老爽快地说:“有话你尽管说,我今年都八十四(岁)了,说不定哪天阎王爷叫我。"于是董福新说出一个提高出酒率的方案,周先生认为可行,又帮着进行了完善。方案在2003年实施后,百斤原料出酒率提高了24个百分点,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周恒刚先生担任我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之初,企业正在低谷中爬坡,靠贷款、赊原料维持生产,厂内外有很多人对企业前景充满疑虑。但周恒刚先生却在这个节骨眼儿接受周总的聘请,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相信支持古贝春,他在公开场合说道:“小周(周晓峰)是个干大事业的人;古贝春是个前景光明的酒。”白酒泰斗的言行让厂内的人吃了定心丸、让厂外的客户选择了与古贝春合作。周先生第一次来公司带了一本亲自签名的《白酒品评与勾兑》;1998年又送给公司一本亲自签名的《酿酒大曲》,鼓励公司的技术人员学习钻研技术。我公司与五粮液集团开展技术合作后,研制出了五星级古贝春。周恒刚先生品评后高兴地说:“古贝春是长江以北搞五粮工艺最成功的一家。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照抄照搬,而是结合了自己的实际进行创新。”他再三叮咛技术人员:“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去杂留绵,这一步做好了,赶超国优名酒是没有问题的。”他关注公司的变化,关注古贝春酒的进步,及时予以鼓励。19978月,他在“第二届古贝春酒品评定货会”上题词:新人新事新潮派,古色古香古贝春。1998年春,他参加古贝春建厂庆典时题词:香拂齐鲁三千里,古贝春秋四十年。200112月,在“古贝春酒新产品评审会”题词:“古贝春醅引碟舞,武城美酒撩蜂狂。”

2004年春天,周恒刚先生生病住进了医院,周晓峰总经理前去探望。身体羸弱的周老先生躺在病床上,还念念不忘古贝春的技术革新。周总宽慰他说:“等病好以后,请周老再到古贝春看看。”然而到了夏天,周恒刚先生却带着对中国白酒的牵挂、带着对古贝春的牵挂与世长辞了。

      值得欣慰的是:时隔九个月后,即20053月,38度和52度古贝春酒在“全国浓香型白酒质量鉴评”中,分别夺得低度酒第一名和高度酒第二名。此后我公司又开始第三次创业,企业和古贝春系列酒荣膺“全国低度浓香型著名企业”、“联合国千年金奖”、“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金牌奖”等殊荣。这在古贝春人看来,就是对九泉之下的周恒刚老先生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