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重来

新闻分类:集团新闻  来源:古贝春报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5-06-02

——全国劳动模范、我公司灌装车间主任王树文访谈录



  五一劳动节前夕,我公司灌装车间主任王树文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崇高荣誉,公司上下为之欢欣鼓舞。王树文同志1969年出生,1988年参加工作,从制曲工人做起,干过保管、质检员、灌装班长、车间副主任,2005年任主任至今。他任劳任怨、力求完美、创新管理,带领灌装车间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繁重的灌装任务,车间也受到各级政府的褒奖。日前,记者带着疑问走近这位明星劳模,探访了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从基层做起,一步步走到现在,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崇高荣誉,您的成长轨迹是全厂学习的楷模,也和周总倡导的“奋斗、实干”精神相吻合。但是成功需要付出,请问这些年支持您奋斗的动力是什么?

王树文(以下简称王):我觉得人这一辈子总要干点事,总要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才能不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遭。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不想在我退休后,回忆我这一生是碌碌无为的,那样多么空虚啊。我想正是这个信念促使我不停地努力。

记:请回忆一下刚参加工作时有什么愿望?工作中有哪些事最令您难忘?

王:我1988年参加工作,当时的愿望是干三年做到公司中层。当然,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只是当了个班长(笑)。但是我不气馁,更不为此感到不好意思。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我要求进步,至少说明我是把这里当作毕生事业的。至于说最难忘的事,我想应该是2006年及2010年两次难忘的经历。

  2006年公司拟建新灌装车间。新车间的总体规划是高起点、高标准的。作为车间主任,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设计图纸出来以后,我参考五粮液灌装车间的布局进行了多处改进。新车间引进了5条大型流水线,哪里是灌装机、哪里是灯检箱、哪里是压盖机……差半尺也不行,我就一尺一尺亲自计算并测量,看到施工人员安装不到位,我就及时指出。建好后还要招收和培训新工人……老车间正常生产不能耽误,新车间又是千头万绪,百废待兴,我忙得焦头烂额。由于心里装着的事太多,以至于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睡不着,就大把地吃安眠药,一晚上能吃6片,尽管这样还是有时每晚只能睡15分钟,也就是凭37岁的好年龄,我硬是挺了过来。新车间用了几个月就建成了,竣工以后,成了长江以北最好的灌装车间,吸引了省内外许多知名酒厂前来参观。10月26号,车间正式投产,看到一排排流水线顺利投产,我终于舒了一口气。这时,才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了……

  2010年在改造老车间时,我仍然精心设计、科学规划,紧盯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布满石子瓦砾,潮湿不平,我的脚长期踩在上面走动,大脚趾指甲长到了肉里发炎了,晚上睡觉钻心地疼,我就吃上两片止痛片硬睡。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去医院请大夫做了小手术,将指甲从肉里剜了出来,为此切掉了半个脚趾甲。医生告诫要休息一周,但是我不顾医生的劝告,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挣扎着一瘸一拐地来到了车间。

  这两次难忘的经历每次都让我的体重减轻10多斤。有人劝我休息一下,我也知道身体累垮了,是金钱买不回来的。可是我想,人就这么短短的几十年,总要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否则白白虚度一生,还是趁年轻多“折腾折腾”吧。

记:您为工作忙碌顾不上家,家人是何态度?请谈谈感受。

王:家人当然是支持的。但是我以前真的忽视他们的付出了。2012年6月26日,我累倒在回家的路上。医生诊断得了脑梗塞,我拿着诊断书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没有“三高”,年龄也不大,怎么会得这个病!医生告诉我,长期劳累过度,也会得这种病。然而在家养病的这半个月我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家属让我去交个水电费,我出了门才发现我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交钱!买菜、做饭、洗衣服都不会!家属也有工作,可是一到周末,便有一大堆衣服等着她洗,她从没有怨言。想想这些年,我只顾工作,一切家务和照顾老人、孩子的事都落到她一个人肩上,我是自私的,没有尽到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的责任,心里非常愧疚。

记:事实证明您的付出是值得的。您现在管理着几百人的团队,灌装车间还在您的带领下摘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全国巾帼文明岗”两项桂冠,请问您是怎样管理的呢?您认为一个好工人的标准又是什么?

王:其实管理并不完全是约束,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制定制度和标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而这个制度要本着“公开、公正、透明、合理”的原则来制定。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革新:一是制定规章制度,建立了50项工作标准,包括质量的、现场的、设备的等等,做到“横到边、竖到沿”;二是通过各种措施调动员工积极性。比如领料入库承包办法,敏感问题如工资、考勤、零工费用、选拔先进等这些都要进行公示,加强员工培训,每周考试,我亲自监督,还有定期举行技术比武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我把公司先进和全国劳模的照片张贴在门厅的墙上,把车间获得的重要荣誉制成一面“荣誉墙”,营造“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至于好工人的标准,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是爱岗敬业、持之以恒、要做就争取做最好的。我认为只要坚持了这三点你就一定会有出息。作为一名工人最基本的要求莫过于必须有一手过硬的本事,并且能够圆满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要认真、用心地去做每一件事,这样你才能真正实现你的价值。比方说灯检员,虽然枯燥但是责任重大,“挑选杂质”就是你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就是你的本分。企业把一套装置一个岗位交给了你,那么确保它的安全正常就是你的本分,做好你在岗位上应该做的每一件事就是你的本分。这就是一个好工人的标准。

记:您一直倡导员工学习技术,您认为技术对个人对企业发展有什么好处?

王:俗话说“艺不压身”,学好技术对个人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凭能力吃饭,走到哪里你的腰杆都是直的。学习不能怕苦。我在学习检验成品酒内在酒质的检验时,就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练习,一瓶酒连瓶的重量约1公斤,将酒瓶倒着举到眼前检视是否有杂质,然后再放下,同样的动作每天要重复2000余次,常常练得腰酸背痛,右胳膊也因劳累过度患上了肩周炎,手一抬就疼痛难忍。可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多年的苦练,练就了我检验成品酒内在酒质的绝活,小如针尖的异物也逃不过我的眼睛。我还根据经验改进了流水线的“灯箱复线检测”,使工作效率提高了两倍。所以,没有一流的员工,就没有一流的质量。对企业来说有一支高素质的技能操作队伍,那么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就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记:在灌装车间工作这么多年,您对它有什么感情?辛苦中有快乐吗?

王:快乐肯定是有的。你看,公司每天这么大发货量,品种达几百种之多,都是靠你每天生产上万箱产品做到的,而且要什么品种有什么品种,既不断档又不积压,你不觉得很有成就感吗?而且我这个人是那种越遇到繁重任务就越是来劲儿的人。记的那是2012年1月11日,公司单日灌装产量30万瓶,发货量超过5万件,销售回款额达1950万元,12日、13日又连续突破2000万元大关。单日灌装量超过1995年同期整月生产量,单日销售额超过1995年全年销售总额。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自豪吗?当然,取得这些成绩需要很多人的付出。当家人围在一起享受晚餐的时候,你可能还在加班加点,当别人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揉着惺忪的睡眼赶往去公司的路上,但是市场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有这样一群人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虽然公司现在给加班工人提供了免费工作餐,但是我们的工人毕竟还是很辛苦的,但辛苦是值得的。爱古贝春,就要爱古贝春的一切。说到现在对灌装的感情,只能说“时间越长、兴趣越增”,对员工也有深厚的感情,对他们关爱有加。

记:我们的生存要靠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您是怎么样看待企业发展的,作为我们职工,作为企业的每一个人应该怎么样去热爱企业?

王:古贝春在周总的带领下曾经创造过许多辉煌。比如产品质量上的全国夺冠、企业规模的成倍扩大、文化建设的高歌猛进、经济效益的连续两位数增长等,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是以曲线形式存在的,随着国家经济“新常态”的来临,白酒行业包括我们古贝春都面临着巨大挑战。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存要靠我们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吹灯拔蜡关门走人,还是上下同心背水一战?不言而喻,是古贝春的存在使我们能过上舒心安逸的日子,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自己的企业,因此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的企业,用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企业。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古贝春全体职工工作的总和构成了企业生存的基础,因此只有我们每一个职工都能认真负责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企业才有可能发展壮大,我们的美好生活才有保障。

记:最后,请您谈一下对企业未来的期望和对广大职工最想说的话。

王:我希望我们的古贝春越来越发展壮大,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品牌。到时候我们员工的腰包是鼓的,腰杆是直的,走到哪里也是让人羡慕的。我还希望我们公司涌现出更多的各级劳模,为公司的发展增砖添瓦。人生不能重来,最近网上有句话叫:“不拼不搏人生白活,不苦不累人生无味。”话虽直白,却道出了人生真谛。我想只要我们大家心怀感恩,同心协力,坚定团结在以周总为核心的董事会周围,古贝春事业一定会战胜任何困难,扬帆远航!

记:谢谢您的祝福!也祝愿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再创新的辉煌!

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