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真言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中国作协采风团  发布日期:2012-01-02

  酒,是一种伟大的液体。人类从酿造出酒的那一天开始,才算有了文明:“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千钟百觚,尧舜之饮也;唯酒无量,仲尼之能也。”

  百福之会,非酒不行。人类所有重要情感的表达,都要借助于酒:庆功、贺喜、壮行、祭祀、相思、调情、助兴、解忧……曹操酒后高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没有酒,谁能知道不可一世的魏武帝心内也有“忧”啊!

  是酒成全了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如果没有酒,即便还有李白,也会是另外一种样子。同样也是李白,创造了饮酒的最佳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醺醺然,飘飘然,美妙无比。

  酒对文明的另一贡献,是促使人类“酒后吐真言”。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晚年倡导“说真话”。当时有不少朋友跟我建议,要想说真话还不容易,多喝酒!将李白的经验和巴老的倡议连起来就完整了:“将进酒,莫停杯,说真话!”

  评价一种酒的品味如何,看人们喝了这种酒之后的“真言”,就能确定。以“古贝春”为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饮过此酒后留下墨宝,竟是一幅丰润厚重的楷书,一撇一捺,中规中矩,又力道非常。我再没见过有第二个国家级领导人能写这么好的楷书。其题词是:“武城佳酿,运河溢香。”

  武城古称“贝州”,座落于大运河畔,自古产美酒,有歌谣为证:“买好酒,贝州走,大船开到城门口。”商代的国宴“秬鬯酒”,便产于此地,至隋唐更名为“状元红”,被唐太宗定为宫廷宴酒,盛极于世。有民谚云:“一杯状元红,醉得公鸡不打鸣。”

  好酒让人精神舒展,才情释放,得以显现最为真实的一面,特长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的题词是优美的行楷,笔精墨润,体势清奇。内容更是意韵深长,令人悬想无限:“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意境工整而悠远。

  当今有些专职的书法家,都不敢轻易在人前写楷书,怕出乖露丑。想不到许多中央领导人喝了点古贝春后竟个个擅书,甚而胜过专职的书家。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的楷书,一派大家气象,笔力沉实,风神超迈,正心正义,自成矩矱。当时的老将军,酒后定是满脑子都是李白,遂豪兴大发,欣然命笔:“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还有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一笔漂亮的行书:“古人所以饮,为屏世卢纷。酒为翰墨胆,力可夺三军。”笔走龙蛇,酣畅淋漓,有性情,有法度,有意趣,气韵纵横,清新俊逸,尽展儒将风采。

  上述几幅字,在古贝春集团珍藏的数百幅墨宝中(包括许多专职书法家的作品)格外突出,可算上品。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中宣部长丁关根的题词:“十分春色浓如酒,万里云程妙若仙。”我曾近距离观察过他,多次听过他的讲话,也见过他在人民大会堂主持朱镕基长篇形势报告会的风格,怎么也想象不出他会写出这么轻松曼妙的文字,笔体清秀,节奏流畅。让人能感受到他的欣欣然、陶陶然。

  酒,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饮后都变得灵思放逸、挥洒自如。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狂饮施巧计,半酣破昆仑。”字体拙朴,独具个性。

  外交部长吴学谦:“山径绿时人醉竹,百花红处客寻春。”劳动模范郝建秀:“透瓶闻香。”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挥毫:“东阳开金樽,好酒香袭人。”诗人臧克家咏道:“从来诗酒不分家,美酿兰陵李白夸;古贝春醪我欲醉,名牌当代属十佳。”相声演员马季写了四个字:“业精于勤,”电影导演谢添更直截了当:“好酒!”

  ——众多名流、要员,在酒后都为古贝春留下了妙语或真言。

  在琳琅满目的题词中,当然也有一些流行的口号和司空见惯的套话。

  人如果在酒后还说套话,那套话就是他的真话。我曾跟在原版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扮演队长李向阳的老演员郭振清喝过几次酒,他因“酒后吐真言”挨过大整,以后便练出了一种“独门功夫”,一喝了酒就开始大段背诵马克思的《资本论》,别人不听不行,打断他不行,你若去洗手间,他跟在你屁股后边背书……非得等到他把准备好的那几段书都背完,才能散席。在他清醒的时候我问过他,为什么非得背《资本论》这么难记的书?他说,对大家最难的,就是最容易的,谁也不懂,背错了也没关系,就是你胡乱背诵一通也没人能听得出来。若背诵《毛主席语录》,错一个字也不行,那不是给自己找病嘛。

  人有各式各样的“酒后”,正是这多姿多彩的“酒后”,成就了中国独特的“酒文化”。根据一种酒所创造的文化现象,便可考量其品味的高下。读“古贝真言”,便可知道古贝春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