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0
人物小传 : 张宝义(1945.6.11——2017.9.15)山东省武城县棘围村人。生前曾任武城县农村信用联社主任,经济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武城书画家协会主席,古贝春书画院院长。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2007年——2013年担任古贝春公司顾问。
张宝义先生是当地金融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一名书法家,他兴趣广泛,追求高雅,心直口快,处事果断。他在七十多年的生涯中,本职工作和书法创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当地的金融事业、文化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张宝义先生从事金融工作达40余年。他工作勤奋,勇于担当,从信贷员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农村信用社主任再到武城县农村信用联社主任的位置上。他主持联社工作期间,为农村、农民提供了及时雨式的信贷服务;扶植起一批如今赫赫有名的企业;县联社曾连续三年夺得“德州市支农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张宝义先生也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工作者。
相对于工作业绩,张宝义先生的书法成就更加突出,是为数不多的“经济人”干成了文化事的典范。他在金融战线辛勤工作之余临池读帖,沉浸于秦汉刻石和唐宋名帖之中,楷草隶篆皆用功颇深。随日月流转,对隶书情有独钟,汉隶中的《乙瑛碑》、《史晨碑》等传世碑帖都临摹百遍以上。退休后的十余年中,更是攀登书山、扬帆墨海。其作品用笔古朴、结体端庄,不论丈二巨幅还是折扇小品,盈尺榜书还是寸方楷隶,皆字字精妙、神完气足,足见功力扎实。张先生的书法作品在文化部和中国书协举办的“庆申奥成功书画大展赛”中获银奖;在“‘老骥伏枥,志在奥运’全国老年书画大展赛”中获金奖;在“梦圆世界杯中国书画精品展”中获银奖。作品入编《中国书画博览经典》、《全国毛泽东诗词书法精品集》、《首届中国书画小品大赛作品集》等几十部,曾在十几家专业报刊发表,刻碑于中国千年文化碑林,得到刘炳森、康庄等名家的高度评价。2003年,山东卫视制作播出了“山东省优秀书画家专题节目——《书法家张宝义》。”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说过:学诗,功夫在诗外。张先生能在书法创作上取得突出的成绩,缘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和广泛吸收。他的书法创作室名曰“逸静轩”,墙上挂着他书写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展架上摆着陶器、瓷器、青铜器,他还对化石、京剧、茶叶有研究。他的老朋友说,这是一个干嘛嘛行的人。世事洞明皆学问,融会贯通就会是另一番境界。由此看来,张宝义先生不仅学到了艺术,而且掌握了开启艺术大门的钥匙。
张宝义先生于2004年担任武城县书画家协会主席以来,多次举办活动,展现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如“两省四县”、“铁西五县”、“运河十一县”的“联合书画巡回展”。“这是协会最好的一段时期。”——本县的几位老书法家不止一次地这样说。最好在哪里呢?原来县书协没有经费,搞活动十有八九要自己去筹钱。但这些困难难不住张宝义先生,他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或凑零为整地去化缘,或找一个能见功效的切入点让某个经济实体搞赞助,最终总能让活动圆满成功。“没钱能办事,小钱办大事。”这就是张先生的与众不同之处。
张宝义先生在当地文艺界广受尊重,还缘于他在文化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
张宝义先生担任县书协主席期间,多次举荐有潜质的同事加入省书协或中国书协,在担任县楹联协会名誉主席期间,发展了多名中国楹联学会会员。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张先生发动县书画家协会骨干创作字画,凭借自身的威信亲自主持拍卖,将所得的一万多元钱支援灾区。2010年春,当地党委、政府有意用他的书法作品作为文化名片招商引资,张先生欣然应允,义务奉献了50幅作品。
张宝义先生对我公司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山东卫视录制的专题片就以“古贝春文化长廊”作为主要背景。多年来,他支持和帮助古贝春的事例数不胜数。
2007年8月初,正在进行室内展示的“古贝春酒文化馆”需要在半个月内创作完成71幅约1100平方米的画。这些画的内容都是一些历史人物和少数民族饮酒的场景,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公司领导把这个艰巨的任务委托给了张宝义先生。考虑到质量要求,张先生先联系了中国美术学院,但人家一张口就是150万,而且需要半年时间。接着又找了一位本市的名画家,这位报价是80——100万,最快三个月完成。眼看接手的事要砸锅,张先生情急之下找到了德州市的王征远、于占德、张弘、王治平、魏延宾、王文成等六位画家,恳切地说:“古贝春这些年赞助文化活动那是尽心尽力,大家都是受益者。现在他们建酒文化馆遇上为难的事了,咱就当帮忙了,一共就15万的报酬,有欠情算到身上!”几位画家被张主席的诚意所打动,不约而同地答应下来。张主席跟周晓蜂总经理商量了一下,把几位画家安排到县委招待所进行封闭式创作。他对画家们说:“想吃什么尽管说,但不能耽误事。”虽然那时还没有“中午不能饮酒”的禁令,但他已经这样规定了。他根据几个画家的擅长做了分工,分配了创作数量。画家们劳累一天后,他邀请武城县政协幽默风趣的尹宝生副主席作陪喝酒解乏,讲笑话活跃气氛,顺便交流工作。画家在那边画,他在这边安排流水式装裱。整个工作只用11天便宣告结束。这个奇迹震惊了公司上下,创造了古贝春酒文化馆建设史上的一段佳话。
2009年10月,“古贝春书画院”成立,张宝义先生担任院长。2010年——2012年,他参与了我公司三届“全国酒文化楹联有奖征集大赛”。2011年7月,他率领古贝春书画院的艺术骨干举办书画笔会,慰问德州军分区、聊城军分区、山东省军区和武城县武装部的官兵。2013年6月底,他组织古贝春书画院举办了“‘庆祝建党节,醉心中国梦’书画展”。在这些活动中,他从不提报酬。此后他率领县书协和古贝春书画院的骨干们到农村、到工厂、到敬老院慰问,不仅传递了和谐社会的温情,也为武城树立了文化形象。2014年10月,张先生出版了《张宝义书法作品集》,书法家康庄题写了书名,公司周总为该书作序,并给予多方面的资助,以表达对张先生多年来支持帮助古贝春事业的敬意。今年8月底,为筹备“庆祝古贝春集团建厂65周年书画笔会”,笔者与张宝义先生进行了联系。9月8日早晨,张先生打来电话说:“今天的书画笔会我很想参加,也做了准备,可是我去不了,感冒了好多天了,还没好。我昨天用八尺的宣纸为厂庆活动写了一付对联,累出了一身汗,想多写也写不了,作品让郭秘书长捎过去。你见了周总转达我的歉意。”其实,这时的张先生因癌症复发,已经在德州住了半月的医院,接到书画笔会的通知后,他在病床上安排县书协郭宝军秘书长联系会员、书写作品。从德州医院回到家中只待了两天,病情转危又住进了县医院直到去世。他为我公司题写的对联,就是住院回家的那两天里,用尽生命最后的气力完成的。事先张先生怕影响大家工作,叮嘱家人不要向朋友透露他的病情,所以我在和他通话时和大多数朋友一样并不知情,只在电话中对他说:“你老人家要保重身体,16号公司要在德州举办大型庆祝活动,筹备工作很忙,等过去这几天我去看你。”没承想,15日凌晨,噩耗传来,张先生与世长辞了。他那天的通话竟成了留给古贝春人的最后的声音,他为古贝春题词的贺联“砥砺奋进六十五载;硕果累累再创辉煌”竟也成了绝笔。
张先生走了,但人们不会忘记他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他的精神风范也将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前进的动力!
谨以此文悼念用墨香浸润社会的张宝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