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3
人物小传:高秀章,出生于武城的传奇人物。他十三岁参加八路军;在枪林弹雨中三次冲上上甘岭;2001年秋他从湖北省回乡探亲,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安排保安护送;探亲期间他热心鼓励公司搞文化建设;2002年6月,高秀章在武汉病逝,终年七十岁。
高秀章1932年12月出生于武城县老城镇南关村,童年时期,生活环境非常艰苦,先是内战频发,接着日寇入侵,再加上水旱虫灾,穷苦百姓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进入1945年,高秀章的父母已先后离世,而他还不满十三岁。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苦的生活没有挡住高秀章的成长,他的个头比同龄人高出半脑袋,胆子又大,活跃在当地的党组织和八路军经常把他当成成年人,宣讲革命道理,这些又促进了他精神上的成长。这一年,他先当了民兵,接着担任民兵队长。五月份,当地党组织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高秀章带头报名。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民兵参军的方式是:在区中队的指导下,先搞民兵联防,联防搞得好就升级为区中队,区中队超过三十人就输送到县大队,县大队超过一百人再输送到正规部队。在高秀章的带动下,附近村庄掀起了一个参军热潮。1945年7月底,武城及邻近的故城、枣强三个县大队在夏津县新盛店被编为冀南六分区运河支队,高秀章所在的武城县大队为第三大队。抗日战争胜利后,高秀章被编入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六旅十八团。
解放战争中,高秀章被编入川南军区内江军分区八十七团三营八连,他参加了邯郸战役、鲁西南战役、羊山集战斗,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四川战役。战争锻炼了高秀章,在革命队伍中,他的思想觉悟提高很快,在解放战争极度艰苦的194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频繁的战斗中,他不仅英勇顽强,而且善于学习战略战术,军事素质不断提高,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获得过“解放”、“渡江”等多枚奖章。
1950年4月,四川全境解放。从硝烟中长大的高秀章终于品味到了什么是和平幸福。然而,仅仅过了半年,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公然侵犯朝鲜,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着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10月,高秀章和百万中华优秀儿女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军民并肩战斗,参加了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和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是敌我双方争夺朝鲜中线战略要地的搏命之战,迷信“钢铁战术”的美军将帅倚仗绝对的武器优势,计划以二百人的代价、六天内攻克上甘岭。然而在机智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他们的如意打算变成了一场噩梦。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持续了四十三天,美军纠集韩军发动了九百多次冲锋,仍然无法攻克上甘岭。恼羞成怒的敌人在不足三点七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上,投入了六万多人的兵力,动用了五百门火炮,一百七十六辆坦克,三千多架次飞机,倾泄了一百九十万发炮弹和一万多枚炸弹,被军事家们称为“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而我军投入的兵力最初只有两个加强连,后来逐渐增加到四万多人,没有飞机和坦克参战,火炮一百三十三门,发射的炮弹不足敌方的四分之一。
高秀章所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是坚守上甘岭的主力部队,军长就是后来的国防部长秦基伟。秦基伟1927年参军时,和高秀章一样,也是十三岁,被乡亲们誉为“红色少年”。相同的少年履历,让他对高秀章格外关注。戎马生涯二十多年,上甘岭战役是秦军长经历的最惨烈的一役。敌人轰炸最猛烈的一天,阵地上平均每秒钟落下六发炮弹。上甘岭高地的岩石被炸成了一至两米厚的黑色碎石粉末,山头被整整削低了两米,一面红旗上有三百八十一个弹孔,一截不到一米的树干上,嵌进了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就在这场兵力、火力对比悬殊的战役中,志愿军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达五十九次,双方每天死伤八九百人。枪林弹雨,血肉横飞,高秀章带领连队战士先后三次冲上上甘岭,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当他像敢死队员一样准备第四次冲锋时,秦军长知道了,打电话对团长说:“别让这小子上去了,阎王爷不要他,咱留着当个活教材。”上甘岭战役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和国威,志愿军以一万一千五百多人的伤亡,让敌军付出了伤亡二万五千多人惨重代价。美军战役指挥官范佛里特一反战前的趾高气扬,垂头丧气地承认:“即使目前使用原子弹,大概也不会发生效力。”11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飞到朝鲜想挽回局势,但很快就发出哀叹:“没有灵丹妙药,没有解决办法。”
在朝鲜战场上,高秀章机智勇敢,立大功三次,被授予三枚奖章;职务从排长升到副连长、连长、炮兵营长。
说到高秀章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这里需要介绍另一个英雄人物——邱少云。
邱少云是在上甘岭战役的前两天,准备向敌人突袭前的潜伏过程中,被敌人的燃烧弹烧着了棉衣,放弃自救而壮烈牺牲的。战斗胜利结束后,邱少云被授予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这里之所以提到邱少云,是因为他和高秀章同属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三营。当时邱少云是三营九连的战士,高秀章是三营八连的连长,而三营的前身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武城县大队,武城县大队有个基干连,被编入正规部队后成为邱少云所在的九连。在朝鲜战场上,两人多次在一个战壕里战斗。因为以上原因,很多武城人习惯把高秀章说成是邱少云的连长,把邱少云看作是武城县大队的光荣,这从一个侧面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对英雄的崇敬。
一九六五年五月,高秀章转业到地方工作,担任过武汉汽轮发电机厂厂长、党委书记等职务。一九八三年以后,高秀章担任了武汉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等职。一九九二年五月离职休养。
从军队转业到离职休养,高秀章始终保持军人和党员本色,工作上雷厉风行,生活上严于律己。在武汉汽轮发电机厂工作期间,他认识了在武汉市葛店化工厂工作的吴官正。吴官正比高秀章小六岁,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非常仰慕,高秀章也非常佩服吴官正的领导能力,两人相互敬重,经常打交道。2001年秋,高秀章同老伴孙桂芳回乡探亲,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吴官正知道后,安排两名保安护送。高秀章不忍拂了家乡领导的好意,等到了武城宾馆,他坦诚地对保安人员说:“我在老家有这么多亲人保护我,你们在场更不方便,回去忙你们的吧。”乡亲们听说高秀章回来了,纷纷登门看望。对待淳朴的乡亲们,高秀章热情接待,但碰上借机拉关系走后门的,他可就不给面子了,人家把美食送到他嘴边,满脸堆笑地问他好吃不好吃,他绷着脸扔出一句:“不好吃!”
尽管行程安排得很紧,高秀章还出抽出了大半天的时间到我公司浏览。当时公司还没扩建,周总陪他浏览了产品展室、灌装车间和厂区,中午就在公司吃家乡饭。那天,公司餐厅做的八大碗和肉饼、合子,让年近古稀的高秀章食欲大增,谈兴也很浓,他指着古贝春酒说:“在湖北碰到多年不见的老乡,有时候找不到话说。要是有它,那话儿可就扯不完喽。”当周总向他介绍公司的发展规划,期待他提出建议时,这位老英雄或许是想起了我党政治思想动员的法宝,或许是想起了我军前线文艺慰问的巨大作用,一辈子舞枪弄炮的他竟然说:“经济实体也要虚实结合,这个虚不是别的,是文化,是灵魂。”周总点头表示赞同。
事有凑巧,从2002年起,我公司以举办首届古贝春酒文化艺术节为起点,大张旗鼓地搞起了文化建设,修酒文化馆,筑酒仙山,建诗酒大道,开辟百诗苑,直至今天成为公司引以自豪的亮点。这一切,仙逝已久的高秀章虽然无法看见,但作为古贝春人来讲,这却是从内心深处对英雄前辈热心指导的最好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