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5
清明节公司放假三天,这天上午,我和女儿驱车回家给我去世的爷爷奶奶上坟。天空中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路上碰着好多上坟的人们祭奠他们逝去的亲人,他们在墓前燃烧祭品、烧纸钱,放鞭炮,还不时传来阵阵哭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情此景,让人感伤,不免想起自己逝去的亲人。
掐指算来爷爷已经去世13个年头了,奶奶去世也已经6年了,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却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旋,好像他们并未走远……
爷爷中等身材,精明能干,说话带笑,头脑活络,种地闲暇,爱做个小买卖。记得小时候,冬天爷爷自己做豆腐卖。做豆腐是个技术活,点豆腐时必须掌握好火候,老了或嫩了都不好,这都是爷爷在做豆腐时给我们讲的。爷爷做豆腐非常熟练,一个步骤接一个步骤,环环相扣,十分到位。爷爷做的豆腐好吃,人又实诚,称头儿足足的,所以十里八村的人们都爱买他的豆腐,小买卖也算红红火火。我们小孩子有时也会为爷爷打打下手,滤豆浆、烧火、晾豆腐这些都可以做的。我们的奖励就是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每到这时我们和爷爷都会笑逐颜开,爷爷就会笑呵呵地说:“勤劳的鸟儿有虫吃,要做个勤劳的孩子啊。”爷爷有时会用卖豆腐赚的钱为我们在集市上买串糖葫芦或几块点心,为他自己买一瓶古贝春酒。我们吃着糖葫芦,吃着点心,爷爷就着一碟花生米或一碟小咸菜喝着古贝春酒,是我们祖孙最惬意的时光。
奶奶是个爱干净、疼爱小辈、不爱给人添麻烦的慈祥老太太。从小到大,奶奶在我印象中都是非常齐整的,身上穿的衣服得体干净,头上梳着纹丝不乱的发髻,屋子里也收拾得干净利索。这种爱干净的习惯奶奶保持了一辈子。奶奶一生有五个子女,三男两女,下面又有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十几个。记得小时候放了学,我们最惬意的事情就是打开奶奶家的饭橱,拿一个新蒸的白馒头,然后掰开,撒上盐,滴上奶奶炼好的老棉油,然后对折一挤,咬上一口,真是吃在嘴里香在心里。每逢这时奶奶都会笑呵呵地说:“正长身体呢,多吃点儿。”我们就笑着拿着馒头找小伙伴玩去了。我们的小不点弟弟妹妹会有高一级的待遇,奶奶会用一个舀饭用的铝勺子,里面放上油,在麦秸火上炼油炒鸡蛋,炒好的鸡蛋黄澄澄的特别诱人,奶奶就会用吃饭勺子一口一口地喂到小弟弟妹妹嘴里,看着他们吃得非常香甜,奶奶就特别幸福,特别满足,好像鸡蛋吃到了她嘴里似的。那时的生活条件差,吃个鸡蛋就是奢侈品,鸡蛋多的时候奶奶也会为我们这些大孩子炒几个鸡蛋,解解馋。那时还有个令人难忘的事儿,上学时奶奶用爷爷喝完酒的古贝春酒瓶为我们装满一瓶子白糖水带到学校里喝,那时喝起白糖水来比现在的饮料要好喝一百倍。如果奶奶能用三棱形的古贝春酒瓶给我们装水,心里就会特别美,感觉特时髦,特有面儿,因为那是高档酒瓶,平常很少见。现在想起来,那里面装的不仅是水,还有奶奶满满的爱。虽然奶奶非常疼爱我们,但是却从来不给子孙添麻烦。爷爷去世后,一直自己单独做饭过日子。即使儿女央求她,她也要自己过,她说儿女有儿女的事情,自己只要能生活自理,绝不离开她的老屋。所以子女们只能隔三差五去送点好吃的,或者时常探望,以尽孝心。奶奶直至终老身体好,人缘好,家里常常有人串门聊天,所以她活得快乐、自在、不孤独。这也是令人欣慰的。
遥远的思绪回到眼前,来到他们的墓前,双膝跪地,斟一杯爷爷生前爱喝的古贝春酒,放上爷爷奶奶生前爱吃的烧鸡、熏猪肉,还有一些饼干水果,点燃纸钱,叫一声爷爷奶奶,心里衷心地祝愿他们在天堂过得幸福美好,荧荧的火光中仿佛看到他们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