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武城县•酒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德州董子文化研究院 徐友英  发布日期:2021-11-08

      董仲舒少年时期,三年目不窥园,专心致志研习《春秋》,成千古美谈。年长后,酷爱游学,足迹踏遍了远远近近的家乡城邑和大小村落。每到一地,都要访名师拜高友,砥砺学问;品美酒阅藏书,宣讲儒学。汉景帝前元二年初夏,他来到东阳县境内(今武城县),进其城见街市繁华、人烟阜盛,经其野见物产丰饶、民有喜色,甚是惊奇,决定多住些时日。数月间,访学了仕家大族的文化传承,与老少同仁深入探讨,学问益增,收获颇丰。研学之余,尝遍了本地的茶坊酒肆和瓜果美食,对这儿的土产酒水情有独钟。
      于是他开始留心于周围的地理环境,细细考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大禹治水疏浚的九条大河中,有五条汇流此地,分别是徒骇河、马颊河、胡苏河、钩盘河、鬲津河,地表水、地下水都很丰富,适宜作物种植,适宜加工酿造。他在这儿待了整整一个夏季,雨水充沛,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利于粮食充分发酵。周围耕地土质多样,沙地种植瓜菜,高地种植谷物,特别是在洼地种植冬小麦,可以抢在夏季雨水到来之前收割,再种豆类、高粱,到秋天也能收获。上天养民,唯此为宜。
      他根据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天无所言,而意以物”,上天从不说话,他的思想和意见是通过天象和出产物品向人们进行传达。人们需要根据各种天象变化和物产来体会上天的意图,这叫作“人内以自省,宜有惩于心;外以观其事,宜有验于国”。丰富充足的酿酒原料,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不产美酒,有违天志。此地出产美酒,乃是天之灵物,必须倍加珍惜。勤劳智慧的武城人民把这一天赐灵物保存传扬到了今天,且工艺臻纯,酒香通天。
      他把在东阳县的所见所思,与儒家的经书联系起来,深深思考着孔子的“唯酒无量,不及乱”的阐述,细细体会《诗经》中“釐lài尔圭瓒,秬鬯jù chàng一卣yǒu”的语句,不停地叨念《尚书•酒诰》中“饮惟祀”“无彝酒”的谆谆告诫,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酒德思想。
      目前,在他流传下来的作品中,他多处记述了酒的作用和价值。在《求雨》等文中提到了“玄酒、清酒”,在《三代改制》《执贽》中提到“秬鬯”,这些酒当时都在山东河北一带盛产流通,他深深感悟到,小小的东阳真是美酒的宝地。他提到三种酒分别是:
      玄酒,古代祭礼中当酒用的清水,传统认为水是黑色的,即玄色,以水当酒,称作玄酒。也指淡薄的酒。古代有“家有玄酒、人有玄德”的说法,指在教化人们清薄淡俭,不忘本源。
      清酒,最早见于3000多年前我国的古代文献《周礼•天官•酒正》,以优质泉水和磁山谷粟酿制,也是祭祀用物,是营养丰富的饮料酒。
      秬鬯,中国古酒之一,以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商周甲骨文、金文及先秦传世文献所记甚多,被称之为“中华神酒”,长期居古代国酒的地位,帝王用于祭祀降神及赏赐有功的诸侯。
      总的来看,酒的用途一是祭祀的用品,供神灵和祖先飨用;二是帝王使用的礼物,是圣人身份的象征;三是生活饮品,悦情致,聚神智。在董仲舒这儿,酒便和“神”和“圣”两字紧密结合在一起了。酒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酒以养德。在董仲舒的认识中,秬鬯是酒中的极品,具有圣人的特殊品质。一是汲聚百物精华。秬鬯是用香草、粮食的精华酝酿凝聚而成,象征着圣人是汇集自然、众人智慧于一体的集大成者。二是浑然自成一体。酒虽是各种食、草相汇而成,但达到了浑然一体的效果,形成了单个个体所不具有的品质,即“取百草之香、合之为一、气畅于天”,象征着圣人取众善于一身,纯仁淳粹,智高意美,润泽群生,具备常人难以达到的修行高度,并能施惠于众人。所以,帝王把秬鬯当作独特的礼物,用以封赐、赠与。在这儿董仲舒把礼品的选定上升到个人修养和社会管理的层次,选取礼物对自己来说要叙情配志,自我激励和约束;对别人来说“视其所执而知其所任”,是身份职位的象征,“观贽之意,可以见其事”。
      其次,酒以成礼。在古代礼仪文化中,酒是大礼,是规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包括饮酒时位置怎么摆、座次怎么排,君王、大臣、将军、文士谁先饮、谁后饮、饮几杯等等,无不遵从严谨的等级秩序。国家有两个最大的事务——祭祀和军事,即“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在这两个活动中都离不开酒。在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更要用酒来激励斗志。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在中国的“圣经”——儒家经书《周礼》等经典中,对祭祀用酒有明确的规定。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在古代权力很大,原始社会是巫师,巫师的主要职责是奉祀天帝鬼神,并为人祈福禳灾。今天我们的祭礼中,也离不开酒的身影。
      其三,酒以立身。董仲舒说:“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仁义礼智信,是帝王的社会治理手段,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均以酒水增益其作用,达到其目的。就词意来说,二人为仁,无论长幼、贫富,以美酒沟通情感,序尊卑、释恩怨、弥隔阂,无可替代。侠肝义胆,无酒不成,古今中外,概莫如是。西汉时吕后曾大宴群臣,命刘章为监酒令,刘章请以军令行酒令,这是“酒令如军令”的由来,展现了高超的智慧。无论国家订盟约、百姓立书契,双方都要共同举杯、以表诚信。帝王君主、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平头百姓,均以酒作为待客表意的最佳媒介。
      古人还制定有一整套的饮酒规范,要求不能饮酒乱性,更不得犯上作乱,这跟西方狂欢节的纵酒享乐截然相反。董仲舒也很重视沉湎于酒的危害。在《竹林》一文中指出,齐顷公大败于鞍之战之后,“不饮酒食肉”,国家开始治理安定。在《王道》中,写商纣王“以酒为池”的淫逸生活,是国家败亡的直接原因。《五行逆顺》中把“饮酒沈缅”作为帝王严重败坏政治的一种表现。现实生活中,酒多伤身、酒后乱性、饮酒失事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把这种既神圣高贵,又芳馥美香的天赐美物用好,是考验每位用酒者智慧和才能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