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师傅的“秘诀”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文化中心李国峰  发布日期:2017-05-05


                   ——记粉碎车间班长辛保平

      如果有人问你你家的电动车电瓶能用几年?很多人会回答“3年左右”,可是粉碎车间的电动车上的电瓶,普遍能用4至5年,最多的已经用了7年!而且目前还在使用。人们说,这要多亏了粉碎车间班长辛保平。辛保平何许人也?难道他会变戏法不成?非也!他就是普普通通一工人,现在,我们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辛保平今年48岁,清瘦的脸庞上一双大眼炯炯有神。他见人说话总是笑眯眯的,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有一次,我拿着相机去酿酒车间采访,碰上他骑着电动三轮车回来,他不由分说热心地请我上车,直到把我送到车间门口,弄得我心里热乎乎的。从此,我就知道了他是个古道热肠的人。

      他1999年参加工作。那时,正是公司刚刚改制以后,企业轻装上阵,创业的热流在每一个古贝春人的心中涌动,他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加入了这支创业大军。他2000年调粉碎车间,由于当时生产工艺的落后,生产方式基本上是半机械半人力,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一天下来,眉毛、鼻孔、耳朵眼儿里全是“白毛”,回到家像散了架,还要照顾家里的大大小小。为了家庭,他默默地下定决心,再苦再累也一定要坚持。凭着不服输的性格,他以粉碎工人师傅为榜样,用他们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激励、鞭策自己。工作中抢到最前头,脏活累活抢着干,从不计报酬,更没一句怨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慢慢地积累了很多经验。2008年被公司提拔为粉碎车间班长。

      2010年,公司大型机械化生产车间上马,粉碎、制曲设备也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他和他的伙伴们告别了过去“一身白毛半身汗”的工作环境,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新的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操作新上的设备对于他这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来说,无异于“赶鸭子上架”。俗话说“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他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带领伙伴们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由不熟悉到熟悉,渐渐地摸清了生产线的“脾气”,保证了生产需要。

有一段时间,辛保平的手背上经常黑黢黢地写着字,不明就里的同事们看见了会好奇地问:“伙计,你在手上写的什么?”等凑近了一看才发现是“拔电”两个字。原来,粉碎车间有13辆电动三轮车,用于运送粮食。每辆车一趟拉1000多斤,从早晨6点一直干到中午12点,下午就需要充电。为了避免充电时间过长,影响电瓶使用寿命,辛保平就想了这么一个“笨”法子,在手背上写上字,提醒自己下班前拔下电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有时候一忙就忘了拔电,‘罚’我跑回来好几趟,充一晚上非坏了不行,一个电瓶600多块呢!”他苦笑着对我说。后来,他找电工董立超安装了充电专用的定时器,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即便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电瓶还是出现电解液减少的现象。辛保平想:“电动车每天出大力,电瓶的老化一定会很快,要是保养跟不上,寿命一定会缩短,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他忽然想起买电动车的商家一定会知道电瓶保养技术,就跑到厂外向他们请教,自己学会了,再手把手地交给员工们。其实,保养并不复杂,可贵的是能坚持做下去。从那以后,他规定每个星期天上午所有人员都要自行检查一遍电动车,特别是电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了粉碎车间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一天正是星期天,我一大早来到粉碎车间,想看看他们是怎样保养电瓶的。只见车间门口电动车、叉车、铲车已经排成了一排,工人们有的手拿气泵喷头正在喷车上的灰尘和稻壳,有的在给电瓶加注电解液。辛保平告诉我:“别小看这些小事,积累起来就是大事。这个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我来到辛保平的值班室,见两面墙上是工具架子,大大小小的扳手、各式各样的螺母,各种配件一应俱全,俨然是个小型维修班。

      辛保平不愿意求人。他说:“电动车也不是多么复杂的玩意儿,有时候自己能弄的,就不去麻烦维修上的同志了。链条、把手这些易损件自己就换了,包括车间的铲车、叉车,哪里打机油,什么时候上黄油,只要你有心摸索,哪有学不会的道理?”看得出来,他自己搞维修保养,主要是怕耽误活儿,求人不如求己,谁会也不如自己会,“别说公家花钱,活儿急的时候,自己花钱也得弄啊!”真是可贵的精神,朴素的真理。

      聪明的读者,现在,您知道辛师傅的秘诀是什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