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上的争吵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公司灌装车间  发布日期:2011-06-01

喜宴上的争吵

□董淑芹

 

酒店外,姐姐、姐夫正与客人道别,餐厅内,正前方张贴的大红囍字格外引人注目。此时客人酒足饭饱后,正有说有笑地向门口走去,我奉母亲之命正在餐桌间寻找“宝物”。突然一阵吵闹声传来,什么人竟在这种场合闹事?我既惊讶又气愤,急忙循声向那边跑去。

远远地就听见一个人说:“这是俺花钱买的,不能拿。”另一个人说:“这是剩下的一点酒,又不是整瓶的。”这个说:“剩下的也不行。”那个说:“就剩一点儿,让我拿着吧。”听到这里,我觉得声音有些耳熟,抬头一看差点笑出声来,只见年过七旬的老母亲正与一位老太太拽着半瓶古贝春“拉大锯”。我急忙跑过去,对母亲说:“这位大姨这么喜欢咱这武城酒,你就让她拿走吧,再说瓶里也没有多少了,你咋这么财迷哩?”说着我把那半瓶古贝春从母亲手中抽出来,又转身递给了那位老太太。

老太太听我这么一说,反倒不好意思了,连忙解释:“这么好的酒,我怕让服务员给倒了,怪可惜的,还不如拿回去让老头子喝。我家老头子就爱喝古贝春。”我听了笑着说:“大姨,我就在古贝春公司工作,既然大叔这么爱喝这酒,我再给你拿两瓶去。”老太太连忙摆手说:“不用了。现在我家附近也有卖古贝春的了。老头子想啥时喝就啥时喝。”老太太说完就走了。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婚宴前我那颗悬着的心,现在终于落了地。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林林“五·一”结婚,听到这一喜讯,我高兴极了。林林是大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眼看就到而立之年了,在亲友的大力劝说下,才同意结婚。虽然大姐家远在河北,但这丝毫减弱不了我们帮大姐筹备婚事的热情。春节刚过,我们就选了个吉祥的日子,把新被褥做好,又在买家具、装饰新房等方面积极出谋划策。临近婚期,我打电话询问婚礼的准备情况,大姐说基本上都准备好了,就是用啥酒还拿不定主意。“不是说用……”话到嘴边儿,我又打住了。姐夫爱喝家乡的古贝春,以前每次回老家他都要买几箱带回去喝。姐夫曾说过:“我结婚时,家里没条件买古贝春;儿子结婚时,一定要用古贝春招待客人。”现在咋又举棋不定呢?

姐姐好像猜出了我的心思,忙解释说:“其实我们也想用古贝春招待客人,只是我们在河北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婚宴上河北人居多,古贝春在咱家乡受欢迎,但是外地的客人不一定喝得惯。还有林林的同事、同学,北京、上海的都有,怕人家不喜欢。”仔细想想姐姐、姐夫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古贝春在咱山东挺受欢迎,隔河跨省的恐怕“水土不服”。姐姐、姐夫是爱面子的人,到时候,招待不周,客人不能尽兴而归,咱可担待不起。用不用古贝春,随人家的便吧。

虽然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五·一”那天,我还是早早地来到大酒店。走进餐厅,只见餐桌上凉菜、糖果、酒水都已摆放好。咦?怎么这张桌子上多放了两瓶酒?再仔细一看,每张餐桌上都放了四瓶——两瓶当地名酒、两瓶古贝春。我不禁佩服姐姐、姐夫想得周到,让客人有选择的余地。

十二点钟,婚礼在司仪的主持下开始了。仪式完毕,婚宴正式开始。只见,我同桌的一位男士毫不犹豫地打开一瓶当地酒,给几位男士倒上。我偷偷环顾四周,也是同样的情景。咋没人喝古贝春呢?情急之下,我想“毛遂自荐”,又怕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反而玷污了古贝春的好名声,我心里有一种失落感。不一会儿,同桌的几位男士已经喝光了一瓶酒。这时,我对面那位中年男子拿起一瓶古贝春说:“咱尝尝这酒,这酒也不错。”旁边那位小伙子忙说:“对,咱喝古贝春。这酒质量信得过,还得过全国第一呢。”说着他打开瓶盖,给在座的几位男士每人满上一杯。这时,邻桌的一位男士嗅着鼻子凑过来问:“你们喝的啥酒,这么香。俺桌上咋没有?”中年男子回应说:“古贝春,你桌上咋没有,人家还能一样亲戚两样待?”那位男子听了悄然退去。这时我环顾四周,有的桌上一瓶古贝春已经喝去半瓶。“这酒确实不错,我上大学时,德州的同学常带去给我们喝。”小伙子说完又给几位男士满上,其他几位也说这酒不错。不大工夫一瓶古贝春在一片赞誉声中被喝了个底朝天。他们马上又打开一瓶接着喝。一会上饭了,瓶里的酒也已过半。这时中年男子说:“咱喝得差不多了,今天就喝到这里吧,要不然就是浪费了。”其他几位一致赞成。中年男子见状,拿过那半瓶古贝春笑着说:“这酒,我拿回去孝敬老爷子,让他老人家也沾沾喜气,老爷子就好这口。”

饭后,我正在餐桌间“打扫战场”,突然一阵吵架声传来,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现在细细想来,我不仅为母亲的“老财迷”脾气感到好笑,更为古贝春如此受宠感到自豪!